组团发展 云端互动 结对帮扶
湖师附小教育集团幸福里校区近日组织的一场“云课”,吸引了湖州和青川两地学生。录播教室内,语文教师邱丹丹给504班学生上《古诗词三首》。同一时刻,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马鹿小学501班学生专注地看着大屏幕,仔细聆听邱老师讲解的《示儿》和《题临安邸》。课后,两地语文教师一起开展了评课与探讨。
近年来,吴兴区积极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工作,依托“之江汇”吴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同步课程”网络端口、“钉钉”直播平台等线上应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提升工程,有效促进区域内整体教育水平及帮扶能力稳步提升。
“我们建立了‘名师广场’资源共享库,推广区域内名优教师资源,大幅提升本土化系列优课、微课的使用面及点击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吴兴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共享库里优质课教案、配套课件、教学视频、教师文章等资源总数达17.4万个,访问量超700万人次。同时,召集全区248位学科名师、教研员、优秀教师录制700余节微课,覆盖中小学1-9年级全学段、全学科。
在开发优质“云上课堂”的基础上,建设学校、班级、教师三类空间。教师利用个人空间开展备课、教学活动组织、作业辅导、网络研修等教育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空间与师生进行学习互动;学校利用各类应用开展教育教学、管理评价等。截至目前,该区中小学开通空间率100%。其中,创建班级空间1275个,社区成员达10.2万人;5925名教师开通个人教学空间。
“张老师在屏幕里教我们怎么当乐队小指挥,太酷了”“和其他学校的同学同上一堂课,特别有意思”……从去年九月起,织里实验小学音乐教研组与结对的漾西学校开设了“同步课堂”,通过“云端”连线让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张雁南名师工作室还开发了小学音乐系列课程40节,帮助缓解漾西学校音乐、美术等技能课专职教师资源相对薄弱的难题。
结对帮扶、组团发展,已成为吴兴教育实现均衡优质的有力举措。该区创新结对学校“组团发展”模式,打造选课走班、学本课堂等12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探索“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新授课+复习课”课型研究等“4+”结对帮扶模式。
截至目前,该区28所学校成为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学校,全区乡镇学校结对帮扶率100%,完成“云上课堂”近万节次,600余节优质课在省市区获奖,受益学生近7万人。
与此同时,吴兴将结对帮扶向省内外偏远乡镇学校延伸,与衢州市石室乡中心小学、丽水市蔡源乡中心小学等开展“线上+线下”工作交流;探索“一对二”帮扶模式,与四川省青川县、新疆阿克苏柯坪县等地结对,不断延伸帮扶距离、扩大受益面、助力教育扶贫。目前,47所学校(幼儿园)与青川57所学校实现结对,覆盖青川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