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在安吉县上墅乡刘家塘村,仿佛置身在木心先生《从前慢》的生活中。走在村子里,处处可见代表着慢生活的蜗牛形象,一个个可爱的蜗牛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小山村的变迁。
和大部分村子一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动起了致富脑筋,开矿山、办石灰窑,村民还陆续开办了五金厂、针织厂、毛笋厂等70多家“低小散”家庭作坊,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借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刘家塘村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开启了美丽事业。
好山好水就是最佳的发展资本,意识到这一点,这些年来,村子始终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务,相继关停矿山和污染企业,复绿矿山160亩,大力开展治水治气,实现全村域垃圾不落地。在此基础上,通过道路改造拓宽,打通了整个村的“毛细血管”,10公里慢行绿道惊艳亮相。
刘家塘村特有富硒土壤耕地2500余亩,以富硒为依托,村里加大富硒食品的开发广度及深度,加强富硒食品的推广力度。用好3000多亩毛竹林资源,加大林下养殖规模,促进林下经济加速发展,将其做成一个朝阳产业。
农旅结合的路子让刘家塘人尝到了甜头,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1.2万多元增长到了2019年4.1万多元。为此,村子加快了发展产业的脚步。去年,投资约1.5亿美元的国际艺术山谷被认定为市“大好高”项目,目前已完成前期政策处理工作。漫远·水岸休闲项目、蜗牛谷拓展基地、高山滑道项目、田中园项目、环湖度假酒店项目、星潮营地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有序开展,整村将长期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从村庄规划到产业发展规划再到景观提升规划,村民都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征地拆迁难是很多地方遇到的难题,但在刘家塘村早已不是问题。村民自发形成了一条美丽公约,“只要涉及公共基础建设,就不要相关补偿费用。”到目前为止,村里共节约土地政策处理费近400万元。此外,刘家塘村还将“双禁”工作、动物圈养、婚丧从简、垃圾不落地等新风尚写入村规民约,村民自发把美丽乡村民委员会主任效管理、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村级公建设施等当成自家的东西来共享共治,形成了“管好小家、示范大家”的和谐氛围。
慢生活带旺了产业、带富了村子,也带来了和谐。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54万多元,近年来,村子先后获得了国家3A级景区、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