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社会民生
“法官妈妈”守护未成年人
发布时间:2020-12-17 09:30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南浔区法院“法官妈妈云课堂”日前走进该区各中小学校,以深入浅出的线上法治教育课为未成年人撑起成长的保护伞。
  “法官妈妈云课堂”是南浔区法院为适应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而进行的新实践与新探索。云课堂以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通过短片、微电影等,将相关的真实案例及法律知识以讲故事的方式传输给未成年人。
  这样的探索对于南浔区法院来说早已不足为奇,自2003年区法院建院以来,创新永远在路上。在传统印象中,法院,是公正,是庄严,一锤定音之时,不法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而在区法院,“法官妈妈”帮助未成年人迷途知返。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发展需给予更多的额外关注。”近20年来,贾建平、温奕弋两位法官先后接力,专职从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一直以教育、感化和挽救失足青少年为己任,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法官妈妈”。两代“法官妈妈”用专业与执着、大爱与情怀,接力坚守少年审判和法治关爱工作,也感染和激励着新一代法院人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的工作。
  据介绍,南浔区法院建立了一套独有的教育维权式的审判机制,将感化挽救贯穿始终。从立案、审前、庭中、判后各环节全面加强涉案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和合法权益保障。庭审前,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思想动态、生活经历等进行调查,适时进行“三观”教育;庭审中,邀请审前社会调查人员、社会公益组织成员到庭教育,引导其正确对待判决结果,及时悔过自新;判决后,每份判决书附法官后语,根据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状况、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对症下药开“处方”。
  贵在坚持、久久为功,近年来,南浔区未成年人犯罪比例一直处于全省低位。
  在帮教的同时,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更值得关注。在未成年人审判实践中发现,一些父母关注不够、经济相对困难的未成年犯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不容低估,而未成年被害人若因自己受到的伤害得不到应有赔偿和补救,也易对社会产生不满从而进行犯罪。因此,2014年9月,“温暖基金”应运而生。这是南浔区法院联合区慈善总会设立的全市首个法治关爱基金会,用于资助刑事案件中确需经济帮助的未成年被告人、未成年被害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罪犯的未成年子女等群体,给予司法人文关怀。目前已募集资金55万元,累计资助170余人次。(湖州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