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大方的外观、整洁卫生的内部环境、方便贴心的第三卫生间、随处可见的无障碍设施……近年来,随着美丽公厕建设工作不断推进,遍布湖城大街小巷的公共厕所纷纷完成升级改造,不仅环境面貌大为改善,还为特殊人群带来更多舒适和方便。
作为城市文明的标尺,“厕所革命”看似小事,却是关系民生的大事。记者昨从湖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心了解到,湖城首批“智慧公厕”已经“变身”完毕,空气监测、引导服务、人脸识别供纸等功能带来满满科技感,大数据平台也让管理更加“智慧”。
厕所臭不臭 机器替你“闻”
“温度:12.5℃、湿度:84.9%、氮气:0ppm、空气质量:良好……”昨天,走进位于湖城车站路的十一中公厕,一进门记者就看到大厅墙面上新安装的显示屏,正中央是公厕总体平面图,男女卫生间、残疾人卫生间、第三卫生间等使用情况一目了然。
据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心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显示屏上红色人像图标代表正在使用、绿色人像图标代表无人使用。“所有数据精确到每个厕位,有没有空位进门看一眼就知道,还能监测当天客流量和累计客流量,方便我们进行数据采集。”该负责人说。
精准监测如何做到?记者走进女卫生间,发现每个厕位隔间里安装了一个小小的白色感应器,如果有人进入厕间并使用,显示屏上的信息就会实时更新,引导其他人到空的厕间如厕。厕位门口还挂着电子显示牌,有人亮红灯,无人亮绿灯,不用再尴尬敲门了。
“这套设备就是智能化改造里的厕位引导系统,除此之外,显示屏上还公布了该公厕的保洁时间、消杀时间、消杀人员、管理人员、监督电话等信息,方便社会公众监督。”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屏幕上还有男女卫生间的空气质量情况,直观显示“臭不臭”。
据了解,公厕大厅里安装了自动喷香机,里面加入了除臭剂、植物精油等,可以按照设定时间间隔喷出芬香气体,让公厕彻底摆脱大家记忆中臭烘烘的形象。
刷脸能“吐纸” 数据全监测
走进公厕没带纸,是件让人着急又无奈的事。但如果无限量供应,可能又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智慧公厕”里,这件曾让市民和管理者两难的题目有了解答。
“请您注视这里,三秒自动出纸。”昨天下午,来到湖城湖滨公厕,墙上的人脸识别供纸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只要站在机器正前方,将面部对准摄像头,待机器识别人脸后,就会从下方自动出纸。见记者刷脸取纸,来如厕的市民纷纷尝试,方便又卫生。
刷脸就能“吐纸”,取得太多怎么办?“我们对机器进行了设定,60分钟内每人可以免费取一次纸,60分钟后才可以再次刷脸取纸。”该负责人说,这样既解决了市民出门没有带卫生纸的问题,又能控制取纸量节约资源,目前该机器正在湖滨和十一中公厕试用。
记者了解到,在节约能耗方面,“智慧公厕”还安装了水、电表监测设备,可以准确掌握公厕的用水、用电情况,及时发现异常问题,所有数据也全部上“云”端。
“如果说厕位感应、流量监测等是‘智慧公厕’的感知器官,让公厕能够看得见、触得到,那么数据平台可以说是‘智慧公厕’的大脑,所有感知到的情况传输回来,通过平台收集、分析、处理,让公厕更加智能化、透明化、联网化。”该负责人说。
一秒出热水
细节再升级
科技感不只是没有温度的数据,细节处的贴心服务才是最重要的。记者了解到,此次“智慧公厕”还对洗手台、换气扇、隔断板、指示牌等进行全面升级,面貌焕然一新。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针对排查出的洗手台盆老旧、无热水洗手、指示牌不统一、放东西不方便等问题,逐一进行完善。”该负责人向记者展示,“我们将洗手台重新美化,不仅新安装了柜门,还更换了可调节的双光源镜面,并加装‘小厨宝’保证一秒出热水。”
记者将手伸到水龙头下,温暖的水流马上流了出来,打开柜门一看,原来下面安装了“小厨宝”小型热水器。崭新的镜面自带背景光源带,可以点击更换光源,照出的人像更加清晰也更加自然。另外,每一个厕位隔间都安装了置物架,手机等随身物品不怕没处放了。
在第三卫生间,该负责人拉开了墙上的一幅“画”,瞬间变成了折叠椅。“使用第三卫生间的一般都是亲子或残障人士,带的东西多,行动也不太方便,我们增加了这个折叠椅,能坐也能放东西,平时收起来就是景观画,还能提升美观效果。”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除十一中公厕、湖滨公厕以外,目前湖城红丰生态公厕、白鱼潭公园公厕、莲花庄正门公厕、莲花庄边门公厕、余家漾公园公厕等也已完成智能化改造。“我们将根据具体使用情况,不断细化服务、提升标准,让公厕更加美丽、更加智慧。”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