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果商眼里,销售新鲜度高、颜值高、耐储运、货架期长的水果,才是销售界的“王道”。至于无花果这种其貌不扬、不耐储运的水果,不仅水果商不爱卖,果农也不愿意种,消费者更是很少能吃到。
那么,无花果究竟有没有商业价值,可否规模种植?在这个外界并不看好、几乎无人问津的领域,安吉县返乡大学生戴萍却偏向虎山行,一口气规模种植了30余亩。两三年的功夫,她就把小小的无花果拉成了一条集观光采摘、鲜果加工、苗木销售的小产业链。“其实,无花果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水果,含丰富的营养元素。无花果树也是最好种植培育的果树之一,它尽管不开花,但是却能结出不少果实。”戴萍说。3月4日一早,她和工人早早来到她的蜜果儿家庭农场,开始准备在施过肥后的地里铺上防草网。此时,横成排、纵成列的无花果树已长到了一人多高。戴萍说,无花果好吃,果树也特别好种植,掐一个枝条埋在土里,几天就能生根,如果养护得当,秋后就能结出不少果实。
戴萍是一位“90后”,外表白白净净,斯斯文文,怎么看也不像能干农活的样子。然而,闯进这一领域,戴萍经过了充分的考虑。2016年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她从事过教育行业的工作,也涉足过专业不相关的生物科技行业——天然植物提取。工作原因,她走过浙江很多地市乡村,发现大家生活富裕,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也更喜欢纯天然的东西,以水果采摘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发展迅猛。
2017年,作为美丽乡村发源地的安吉,向大学生抛出返乡创业的橄榄枝,对从事种植业的返乡大学生给予大力支持。心动不如行动,戴萍到嘉兴等地四处考察,在适合浙北地区种植的水果中,她反复对比种植条件、种植技术难度、水果特性等。最后,她选择了其貌不扬的无花果。在农业大学老师的推荐下,她进一步选中了现在的品种——芭劳奈,进驻安吉大学生农创基地。
无花果确实是一种冷门水果,整个安吉县也再找不出第二个规模种无花果的种植户。为了对比论证果树效益,戴萍试种了很多品种,挂果之后,她发现了一些品种之前未能预见的弊端,比如说有些果子口感不佳,成熟之后容易炸裂,第二年全改成了芭劳奈。
2019年8月底,戴萍的果园迎来了大丰收,成为了农创基地第一个规模挂果的果园。鲜果挂满枝头,层次感很强的自然口感征服了一拨又一拨游客的味蕾。戴萍说:“无花果的挂果时间特别长,最晚可以持续到11月中下旬,在这样长的挂果期,我可以搞多方面的销售实现营利。”
根据测算,无花果亩产1000公斤,因为小众高端,鲜果可以卖到每公斤30元的好价格。但最大的弊端在于,鲜果容易破皮,不适合运输,保存时间短,这也是果商不愿意销售的原因。
在水果行业,销不掉的果子,要么不采摘烂在地里,要么走深加工环节。戴萍的果园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并没有加工企业规模收购。关键还得自己想办法,自己找销路。戴萍四处打听果干加工工艺、制作机器,最终选择了毫无添加剂、低温烘干加工的办法。果干加工出来后,朋友亲戚反映非常好,这再一次给了她信心。因为她清楚,无添加的优质果干在市场上是非常少见的,只要坚守这一点,一定会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
近半年来,戴萍通过线上线下推广,无花果干销量开始稳步提升。戴萍说,基本上每加工500克果干需要消耗3.5公斤鲜果,果干单价可以卖到100元,这就解决了鲜果储运难的问题,同时填补了销售空白期,一年四季都可以销售。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村一些农民就业,果子采摘忙的时候,投劳人数在10人左右,月收入在4000至5000元不等。“我喜欢无花果,它见证了我朴实无华的创业初心,我也会在这一行业继续坚守下去。”戴萍说。(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