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9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2020年两会  >  回眸2019
实干笃行 不负韶华 我们奔跑在法治路上
发布时间:2020-04-28 08:57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全市法院系统

实干笃行 不负韶华 我们奔跑在法治路上

       

  春耕夏织,秋渔冬藏,寒来暑往,贵在有恒。

  过去这一年,我们用初心守护湖州这片平安沃土。湖州法院在市委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省高院“三个建设年”和市委“一四六十”工作体系,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湖州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顺利挂牌履职,在全省首创环境资源案件“四合一”集中管辖审判机制,打造全国首个“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一体化平台”;探索建立“1+9+6”行政争议解纷体系,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湖州经验”获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并予以推广;加大打击拒执力度,联合出台全省首份打击拒执罪自诉与公诉衔接机制,“自动履行为主、强制执行为辅”的执行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时光,引领着奋进者的脚步;岁月,铭记着奋斗者的足迹。2019年,湖州法院人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勇争排头、一力当先,砥砺拼搏奋进,一载光阴,稇载而归。

  回首往昔,我们激昂奋进。

  夯实法治建设之“本”  矢志不渝维护社会稳定

  【亮数据】全市法院全年新收各类案件78293件,办结77947件,同比分别下降2.09%、2.92%,法官年人均结案303件。市中院新收各类案件6527件,办结6478件。

  【晒成绩】过去一年,全市法院案件质效呈良好态势,主要办案质量、效率指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依法惩治刑事犯罪。新收一审刑事案件3886件,审结3860件,判处罪犯6043人。审结一审涉黑恶案件21件109人。重拳出击“打伞破网”,排摸涉黑恶线索24条,坚决“打财断血”,判处财产刑80人582.9万元。依法打击“套路贷”违法犯罪,审结25件98人,涉案金额1369万元。妥善审结“1998.8.28”练市白马塘特大抢劫杀人案、金伟等13人涉黑案、宗军等18人涉恶案。市中院荣立平安湖州建设夺金鼎集体二等功。

  妥善审理民商纠纷,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全市法院诉前化解和民事可调撤率达86.07%,持续位于全省前列。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全年审结家事案件2830件,调撤率达65%。对22件离婚案件探索适用冷静期,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4份。协同出台办理破产便利化实施办法,依法清理僵尸企业。全年审结破产案件61件,盘活存量资产29.78亿元,释放土地资源1125亩,协助安置职工2238人。市法检两长同庭履职审结侵害烈士吕挺名誉权案,系全市首例英烈保护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新浪微博关注点击数超1亿,社会反响良好,受到省委书记车俊表扬。

  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助推法治政府建设。探索建立“1+9+6”行政争议解纷体系,全市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受理行政纠纷367件,实质化解187件,化解率达50.95%,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湖州经验”获最高人民法院肯定推广。发布全省首份行政争议调解工作白皮书,市长作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系全省首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2.99%,相关举措受到最高人民法院专委贺小荣批示肯定。

  深化“三服务”之“章”  凝心聚力护航服务大局

  【亮数据】审结涉企纠纷19073件,结案标的131.69亿元。全年走访企业578家,赠送精选案例2500册。优化司法为民措施,审结就业、医疗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案件14118件。微法院引入率和运用率连续6个月全省排名第一。全市人民法庭数量增至24个。审结土地承包纠纷等涉农案件275件,在全市167个行政村(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

  【晒成绩】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联合成立全省首家“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研究中心”,举办“司法保障营商环境”研讨会。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实质化运作,成立杭州知识产权法庭长兴、安吉巡回审判庭。全年共入选全省、全市担当破难典型案例4起,相关做法和成效受到市级以上领导批示肯定28次。

  服务群众践行司法为民。全面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审结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178件,市中院与团市委共同挂牌成立“市红领巾教育实践基地”。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135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580万元。自行研发“诉讼风险评估小程序”,升级12368诉讼服务热线,提供智能化、便捷化的“掌上诉讼”服务。

  服务基层强化法治保障。湖州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顺利揭牌运行,助力新区建设。优化人民法庭布局,新设吴兴常溪法庭、德清地信小镇法庭和安吉灵峰法庭,恢复设立南浔法庭。依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狠抓改革创新之“纲”  栉风沐雨助推市域治理

  【亮数据】深化浙江ODR平台运用,在线调解案件17888件,成功率达91.6%。协助化解金融纠纷94件,涉及金额8100余万元。公布职业放贷人114名,征税13.99万元。围绕民间借贷领域开展打击虚假诉讼专项行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案线索45条,立案查处11人,民间借贷纠纷收案量同比下降36.46%。审结环境公益诉讼案件7件,判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649万元。受理执行案件28509件,执结28620件。全省率先以“标准地”条件司法拍卖工业用地21宗,面积817亩,成交率达100%。

  【晒成绩】稳步推进诉源治理。全市基层法院民商事立案团队入驻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全市法院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10.4%,首次实现从两位数增长到明显下降。联合打造“绿贷通”司法保障网络平台,推进民间借贷协同治理。

  全面强化生态保护。践行“两山”理念,全省首创“四合一”集中管辖审判机制,南太湖法院跨区域承办全市一审环资案件,探索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新路径。常态化运用“补植复绿”等措施,积极探索“限期修复”等多元责任承担方式,经验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批示肯定。联合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打造全国首个“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一体化平台”。

  持续深化执行破难。开展凌晨拘捕等“八大专项行动”,联合出台全省首份打击拒执罪自诉与公诉衔接机制的会议纪要,完善“自动履行为主、强制执行为辅”的执行长效机制。全市法院审结拒执罪案件170件171人,其中自诉案件数量、占比均居全省第一,做法被省高院发文推广。探索驻庭分片执行,市中院千里赴京强制腾房被最高院、省高院微信公众号专题报道。建立司法拍卖议价、询价制度,规范司法拍卖程序,全国首创规范执行程序评估标准。

  锤炼政法铁军之“魂”  砥砺前行牢记初心使命

  【亮数据】抓实“10+3”专项整治工作,围绕强化执行等主题开展4次比拼交流。全市法院案件服判息诉率92.55%,高出全省平均1.52个百分点。开展司法质量监督大检查,抽查两级法院案件608件、庭审165场,组织319名年轻干警与导师结对,23个集体、35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市中院举办“沈家本法治讲坛”8期,累计培训8800余人次。

  【晒成绩】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引导干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市法院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中标最高院课题1项、省级重点课题13项。在对标对表中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中央第二巡回督导组、省委第五巡回指导组专题调研市中院主题教育开展情况并给予充分肯定。市中院“守护公正·践初心”党建平台获评“全市机关优秀党建服务品牌”。

  着力提升办案质效。不断强化监督管理,根据审判团队“八个一”要求,明确各类司法人员权责清单。建设“品质法院”,完善发回改判案件评析机制,统一裁判尺度。落实院庭长办案,全市法院院庭长审结案件37632件,占比48.41%。

  切实打造过硬队伍。搭建参与信访接待、上挂下派、援建法院柔性挂职等平台。培育沈家本式专家法官,推行“青蓝组合”“传帮带”培养模式。制定党风廉政20项工作要点,建立员额法官廉政档案等制度,梳理廉政风险点101个,建立防控措施126条。

  牢握查漏补缺之“镜”  正风肃纪提升司法公信

  【亮数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各6件,组织“代表委员法院行”活动32次,走访代表委员480人次。支持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委会30人次。上网裁判文书59765份,直播庭审12874场,召开新闻发布会17次,组织公众开放日活动86次。

  【晒成绩】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落实代表委员意见建议,邀请市人大、市政协相关委室负责人列席市中院党组会,监督指导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的责任分解与交办。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根据审议意见抓好整改落实。市中院35名员额法官向市人大常委会述职并接受测评,及时回复落实反馈意见。

  自觉接受检察机关监督。市检察院全程参与评查全市法院300件执行案件。

  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定期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通报工作情况。开展律师和法官网上互评,积极构建相互尊重、良性互动的法律职业共同体,让阳光司法成为常态。

  旧岁有枝皆硕果新春无树不繁华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全市法院总体工作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湖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法院院长会议部署,深入实施市委“一四六十”工作体系,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扎实开展司法规范化水平提升年活动,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久久为功、提质竞先,为我市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示范样本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