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9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2020年两会  >  回眸2019
争当水利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发布时间:2020-04-28 09:02 信息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字体:【

湖州市水利局

争当水利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春风好借力,正是扬帆时。

  太湖之畔,各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工地早已车辆穿梭、机声轰鸣,按下了建设快进键,为守护河湖安澜吹响集结号。

  山区乡村,事关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农饮水达标提标行动正在深化推进,今年6月底前,这项承载民生期盼的工程即将圆满收官,为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农村供水短板。

  这只是全市水利系统上下不误时节、开局奔跑,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亮点之一。2020年,市水利部门以“幸福河”为统领,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强化前列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谋划水平,全力攻坚突破,争当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精彩2019

  2019年,是湖州水利转型之年、攻坚之年,也是奋进之年、收获之年。全市水利系统大干快上,着力推动赶超发展,水利事业发展呈现喜人变化。

  去年,我市防汛防台担当有为,水利部门讲政治、顾大局、敢担当,成为防汛防台取得胜利的关键力量。全市水利系统继续加速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全面启动新一轮“治太”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全市水利系统工作思路加速转变,逐步把重心转移到“强监管”上来,各项管理取得了新进步。全市水利系统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办成了一批重要民生实事。农村饮用水提标达标行动领跑,“最多跑一次”改革全省领先,小型水库运行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全省标杆。一年来,全市申报了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重要试点,为今后水利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去年,市水利部门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转作风、提效能、重实干,得到了水利部、省水利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市水利局连续六年在省水利厅年度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在全省“五水共治”水利考核中获得满分、走在前列,有力地助推湖州再夺“大禹鼎”,并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成为全省唯一市级水利局获此殊荣的单位。

  奋进2020

  水利工程建设再掀新高潮

  承载新使命,水利再出发。2020年,在以“幸福河”为统领,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基础上,市水利部门列出时间表,绘出任务图,谋划实施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工程,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省重大水利工程方面,苕溪后续(开发区段)主体工程今年将基本建成;太嘉河后续全线施工;德清湘溪流域治理项目加快建设;环湖大堤后续、苕溪后续(市直管和三县段)、杭嘉湖北排通道后续要完成可研批复,力争年内开工;东西苕溪尾闾防洪工程完成项目建议书批复,争取列为省重点。

  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农村饮用水不达标提标,就没有高水平全面小康。今年我市要在6月底前,全面建成78个农饮水工程,新增达标受益人口23.4万,比全省提前半年完成达标提标三年任务。

  人因河湖美而乐,城因河湖美而兴,“美丽河湖”建设工程今年加速推进,南浔区“百漾千河”、德清湘溪流域等五个项目今年将基本完成;实施八殿漾、蠡山漾等五个重点湖漾治理;巩固提升东苕溪绿道,启动西苕溪滨水廊道提升工程,完成15条“美丽河湖”示范项目建设。

  为补齐短板,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市水利部门还将抓好圩区整治工程,杨溇圩等8片圩区完成前期并开工建设,埭溪圩等4片圩区今年基本完工;抓好病险水库山塘存量“清零”工程,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2座、山塘整治21座,全面完成三年“清零”任务;抓好水生态修复工程,推进10条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3平方公里,并推进农村水电绿色发展;抓好水文补短板“5+1”工程,新建改建78个监测站点,实现重要水文测站4G/北斗通信双保障;在主汛前全面完成10项水毁工程修复工作。

  按照年度投资任务,市水利部门严格落实项目清单,倒排建设计划,厘清项目表、时间点、责任人,形成一张清晰的作战图,全年挂图作战、督查推进,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水利行业强监管再上新台阶

  今年,市水利部门以“节水”为突破口,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水利行业强监管再上新台阶。

  当前,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势头良好,市水利部门将在6月底前制定区县节水行动方案,做好西苕溪的水量分配,明确区县用水指标和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做到“合理分水、管住用水”。加快创建节水学校、节水灌区、节水企业、节水机关,市县水利局节水机关创建要全面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力争实现“国家级”全覆盖。

  “水管理平台”建设是水利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市本级和各区县将以试点为契机,全面提升水利数字化水平。与此同时,以“山洪灾害防御”为突破口,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各地将按照防御对象“一张清单”、灾害风险“一张图”的要求,加快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力争早建成、早受益。以“水费收缴”为突破口,加强农饮水管理,按照“补偿成本、适度补贴”的原则,核定成本、制定水价,全面征收水费,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以“水域”为突破口,加强河湖管理,划清水域范围,创新督查手段,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水域行为,建立健全涵盖各级河湖长的水域违法联动查处机制。

  与此同时,市水利部门将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快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深入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创新动态监测手段,坚决遏制开发建设中的水土流失。推进工程管理产权化、数字化、物业化的“三化”改革,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标准水平。深化水利“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互联网+政务”“互联网+监管”,确保“网办率”“掌办率”“零次跑”三个100%,确保“双随机、一公开”事项覆盖率、任务完成率、平台使用率、掌上使用率走在全省前列。

  使命鼓舞人心,形势催人奋进。全市水利系统将振奋精神、砥砺奋进,全力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奋力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两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留下水利浓墨重彩的一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