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正是传统酱油晒酿时节。我市百年老字号湖州老恒和酿造有限公司,依然坚持传统的手工酿造,传承并发扬古法酿造酱油技艺。
清晨,走进老恒和的酱油晒场,数千只大缸整齐排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诱人的酱香。头顶烈日,来自安徽歙县的吴利民和伙伴们早已在晒场忙碌起来。只见他小心地打开已陈酿了近一年的酱缸玻璃盖子,用木耙子不停地在缸内翻捣,“这个搅动的动作看似简单,但每一缸捣多少下,捣多深,都是有讲究的。” 吴利民18岁进老恒和跟着师傅学习制酱,至今12年一直守着酱缸从未离开,他已经喜欢上了这门老手艺。吴利民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手艺,靠的就是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来对每一缸酱的发酵情况有清晰的判断和掌握。一个上午,几千只缸翻下来,吴利民厚厚的工作服早已湿透。
“春准备,夏制曲,秋翻晒,冬成酱。”传统酱油制作需要经过选豆、蒸煮、发酵等环节,遵循大自然的规律,经日晒夜露,时间耗人。三伏天正是晒酱的最好时候,这时候的日头较猛,需要他们不停地翻动与捂盖,方可保证发酵均匀,从而酿出传统酱油醇厚的味道。“这里的酱是去年投的料,已经晒了两年了。到今年秋天可以出油了。”吴利民告诉记者,这就是老恒和酱油里最好的太油,氨基酸含量可达2.0%,被誉为酱油里的“茅台”。
寒来暑往,日晒夜露,一缸缸的酱醅在烈日下晒得发黑泛红,散发出一股股酱香,等到了10月,色泽变棕红色、酱香浓厚时封缸,再静待一个月后,就可以拿出来浸泡压榨、加热灭菌。老恒和每年古法生产酱油保持在1万多吨左右,延续着百年不变的酱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