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起,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组织开展“大练兵、大走访、大整治”活动。为了让我市各界人士零距离感受“交通执法”新变化新面貌,9月25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协会等20余位各界人士通过现场参观、执法体验等形式,走访湖州市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公路治超检查站、高速服务区、水上执法太湖航区等,现场感受我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
9月25日,上午9点,活动正式开始,一行人首站来到湖州市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中心。现场工作人员以实时监控等方式,向参与活动的各界代表,全方位展示了指挥中心的实时视频监控、非现执法、应急指挥、信息汇聚,舆情分析等功能,同时,还展示了智慧海事系统、重点营运车辆联网监控系统、公交管理系统、智慧公路系统在执法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如今,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调取实时监控,便能第一时间查看高速公路、国省道路、主要航道、重点交通工程、两客一危企业等监控视频。
上午9点30分,“执法体验日”活动第二站来到了位于104国道湖州超限运输检测站。此时,执法队员正对过往货运车辆进行过地磅称重检测。多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向执法队员详细询问了执法队成立以来,执法人员严打治理超限超载非法行为情况。
据了解,执法队成立以来,104国道湖州超限运输检测站每天都要对过往货物运输车辆进行常态化抽查。今年9月1日,新《浙江省公路条例》实行首日,切实维护好路产路权,为群众出行营造安全有序的路域环境,104国道湖州超限运输检测站的执法人员就查获了一辆浙E牌照装运建筑垃圾的超限车。经检测,该车实际总重54.18吨,超限29.18吨。
下阶段,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将按照新《条例》规定,继续保持治超高压态势,依法打击损坏路域环境的违法行为。
上午10点,在活动的第三站沪渝高速湖州服务区。服务区内,经过改造提升的餐饮购物区环境吸引了各界代表的目光。同时,对外免费提供洗衣、休息、阅读、饮水等服务的司机之家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在现场,湖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执法队成立后,对于我市境内高速服务区的改造提升计划及目标,到2020年底前,全市将实现三星级以上服务区100%覆盖,四星级及以上服务区达到75%,五星级服务区至少1对以上目标。
今年6月,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2019年度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等级评定结果,全省八对服务区获评五星级文明服务区,G50沪渝高速湖州服务区榜上有名,这也是湖州成功创建的首对五星级文明服务区。
近年来,我市不断提升高速服务区这一交通“窗口”的服务质量,通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硬件优化升级,营造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沪渝高速湖州服务区占地149亩,是申苏浙皖一市三省中心交界点,服务区内共有经营项目20余个,提供公益服务20多项。去年以来,该服务区投入2000多万元,从主题特色打造、基础设施维护、布局合理调整、公共环境优化、服务功能完善五方面入手,全面改造服务区硬件设施,完善工作机制,为摘得五星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上午10点45分,一行人来到了“执法体验日”活动最后一站水上执法太湖航区,详细询问了太湖水上联动救援的相关机制。当天,湖州、苏州、无锡执法人员在太湖水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今年以来,太湖水上搜救中心与苏州、无锡海事实施环太湖联动封航、联动执法,有效保障了水上船舶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湖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
今年6月份组建以来,全面整合交通运输系统内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地方海事行政、全市高速公路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以及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等执法职责,以市交通运输局的名义统一行使行政处罚以及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等执法职责。
“大练兵、大走访、大整治”亮晒成绩单
执法人员实现100%参训
相继出台了20余项涵盖执法规范、教育培训、工作秩序、流程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切实做到落实到岗、责任到人,组织开展各类执法操作实务培训5次(参与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7次),举办3期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知识培训班,执法人员和辅助执法人员实现100%参训。
倾听群众需求落实服务举措
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领导班子成员走访了7个大队以及33个中队,了解一线工作情况和基层执法难点,掌握做决策、定思路、抓落实的一手材料。交通执法队各大队共排摸走访公路经营企业3家、道路运输企业308家、水运港口企业62家、交通建设相关企业22家,开展交通法律法规宣传57次,及时掌握辖区第一手资料,了解企业执行交通运输法规制度等情况,教育引导企业自觉规范经营。通过线上调查、线下走访等形式,共征求辖区企业、沿线乡镇和广大群众对公路路政、道路运政、地方海事行政、工程质量监督等方面的意见建议14条,帮助解决企业、基层反映的困难和问题12个。
严查严管危化企业等三类重点对象
建立“双网格长”责任清单,梳理31项重点整治内容,严查严管危化企业、危货车辆和从业人员三类重点对象,加强24小时动态监控值班制度,开展驾驶员“回头看”、清理“两外”车辆、企业隐患排查、危货企业动态评价和路面联合执法等举措,用最短时间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共立案查处74起,其中“无证”案件14起。
整治生态环境污染
与市交通工程中心联合开展“扬尘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并加大对“三无船舶”和不按规定使用AIS、杭州籍运泥船在我市水域超载超限及偷排污泥(水)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全面提升船舶和港口的污染防治能力。共抽检船舶12艘次,发现不合格船舶3艘次,对使用不合格船用燃油的船舶实施行政处罚1件。
迎“国检”整治公路路域环境
依托市本级普通公路4个治超站和1个治超点开展常态化路面联合治超,重点打击“百吨王”和超限率100%以上的严重违法超限运输行为;利用全市高速入口称重系统开展称重劝返,禁止超限车辆驶入高速公路。
整治道路客运安全秩序
建立常态化打击“站外组客”“无证经营”“驻点经营”的工作机制,强化路检路查、区域联动、联合执法和“互联网+执法”,实施道路运输市场“全天候、全时段、全行业”监管。
以“客运班车、旅游包车、危运货车、重载货车、公交车、出租车”等6类营运车辆及“客货运站场、高铁站、公交换乘中心、高速服务区及出入口周边”等5个区域为重点,运用大数据强化运营监管,发现问题车辆及时查处、及时纠正,共立案查处194起,其中“无证”案件57起。
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建立苏浙两省环太湖船舶污染防治与通航安全、搜寻救助联动工作机制;强化与市3个中心的协同联动,实现行业管理与行政执法的有序衔接;加强与公安、环保、应急、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部门的联勤联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从而形成信息共享,齐抓共管、联合执法的常态化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