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清县莫干山镇,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包娘舅”。“包娘舅”原名包镜水,是莫干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一名调解员。因其热心调解,巧解各类矛盾纠纷,人们都称他为“包娘舅”。
在该镇高峰村“包娘舅”调解室,一张简单的桌子,背后墙上“包协调、包调解、包满意”几个大字特别醒目。包镜水告诉记者,这是“包娘舅”调解室的三大服务理念。
今年73岁的包镜水,曾经担任过南路公社团委书记,然后当了14年乡村教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下海经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因此,他在村里人脉很广,威望也高。
“到了退休年纪后,家里不愁吃也不愁穿,只想为村民做点事。”包镜水告诉记者,看到村里人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邻里之间闹矛盾,就很想当这个“老娘舅”。
2014年,德清县司法局聘包镜水为驻当地司法所调解员。几年来,他一头扎进基层调解工作,成功调解500多起矛盾纠纷,挽回经济损失1200多万元。
在包镜水的案件记录簿上,详细地记载了每一个案件的调解过程与结果,同时也记录了这几年做调解工作的酸甜苦辣。
莫干山镇南路村有一对亲兄弟,相邻而居。因一家的狗咬死另一家的鸡,两家人大打出手,大门砸破了,人也伤了,派出所正要拘人。村里赶紧请来“包娘舅”,看是否能把事情妥善解决。“包娘舅”赶到他们家,分别找他们谈心,一次不成谈二次,二次不成谈三次,后来还请来他们姐夫、老村支书一起来做工作,最后双方各自认错,握手言和。
一次,包镜水在佛堂村调解一起因雇工欠费导致打架受伤的矛盾,最后达成一致,但赔款方借遍了亲朋好友,还差3万元,希望在之后三个月分期支付。而获赔方不同意,非要当场付讫。眼看谈了一天的成果即将化成泡影,最后,包镜水对获赔方说:“你不相信他,总不能不相信我吧。这3万元我做担保,每月向我来拿。”
一个个事例使“包娘舅”成为一个品牌,在莫干山镇声名鹊起。“多为村民们做事,自己家里的事就顾不上了。”包镜水告诉记者。这些年来,赶早出门,摸黑回家是老包的“家常便饭”,每次调解成功后,无论怎么晚,当“包娘舅”回家时,老伴总是笑脸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