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本地信息
湖州持续深化“导师帮带制”锻造基层干部队伍
发布时间:2021-01-20 09:03 信息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字体:【

帮出真本领 带出好作风

——湖州持续深化“导师帮带制”锻造基层干部队伍


  编者按:基层干部是党紧密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群众工作能力是必须具备的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对安吉县上墅乡“导师帮带制”做法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做群众工作是很重要的工作,要发扬传帮带的好传统好作风”。

  十多年来,湖州市始终牢记习近平的谆谆嘱托,持续抓深做实“导师帮带制”,“师带徒、育良才,徒成师、代代传”在全市上下蔚然成风。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对这一做法作出两次重要批示。

  “我希望我的名字以后也能在上面,这是一份传承,也是一份荣耀。”冬日暖阳下,安吉县上墅乡刘家塘村的师说馆披上了一层金色外衣。该村村委委员马晔指着橱窗里精致的拜师帖说道。

  “小马,做好基层工作,嘴要甜、腿要勤、心要诚,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刘家塘村党总支书记褚雪松是一位有着20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老村干”,也是马晔的结对导师。9年时间里,马晔跟着导师下村走户,从师傅的“小跟班”变成村民口中的马师傅。“我会接过和传好‘老村干’精神的接力棒,发扬对基层工作的那份热情。”马晔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2005年开始,湖州的“导师帮带制”从最初探索,到逐步推开、全面深化,不仅带出了干部、带强了班子,而且带活了基层、带快了发展。

  一

  刘家塘村的师说馆不大却充满温情和故事,这里展陈着“导师帮带制”的前世今生。

  2004年,上墅乡面临这样的问题:一批老干部退居二线,而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干部仍显稚嫩,干部队伍青黄不接。

  “那时候,我刚走出大学校门来到上墅乡政府上班,基层工作经验为零,有时连农户家门都不敢进,因为怕说不上话。”安吉县住建局村镇建设管理科副科长詹慧君回忆说。

  事实上,当时在上墅乡,詹慧君的情况并非个例。“出家门、入校门、进机关门”的“三门”年轻干部占了四成之多。

  做不了群众工作,机关效能怎么能上得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墅乡为增强年轻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和对“三农”感情,探索“以老带新”为载体的“传帮带”工作模式,为首批11名30岁以下的干部“认”了4名导师。

  “通过一年‘传帮带’的实践,年轻干部应对农村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迅速提高,说话有底气,干事有劲头,我们当时觉得方法没有错,这个工作也得到了县委的肯定。”曾是4名导师之一的“老乡干”黄宣富说。

  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安吉县上墅乡“导师帮带制”做法作出重要批示,此后安吉县陆续出台《关于在乡镇机关干部实行“导师帮带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开展“导师帮带制”活动的通知》《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导师帮带制”加快推进中国最美县域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湖州市专门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导师帮带活动的实施办法》,全面推广这一做法。

  二

  冬去春来,大自然在更替中孕育生机。2020年,我市又专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全面深化“导师帮带制”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突出重点对象,将走出校门新进机关的乡镇干部、新当书记新进班子的村社干部、一线墩苗实践历练的年轻干部、交流任职下派基层的机关干部等类型作为主要帮带对象。坚持以贤者能者为师,重点选配一批20年工作经验的老乡镇、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支书、一批兴村(治社)名师、一批乡村振兴优秀带头人作为帮带导师。导师帮带工作主要是在乡镇(街道)、基层站所、村(社区)层面开展。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围绕怎么结对、如何帮带、怎样长效管理等方面,湖州对‘导师帮带制’作出体系化链条式制度性安排,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务实管用、特色鲜明的基层年轻干部接续培养的新路子。”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沈秋说。

  王桢是德清县禹越镇经济发展办副主任,作为一名“90后”,四五年前刚到乡镇工作时倍感压力。他说:“大学毕业以后我来到基层,业务不熟、经验缺乏,幸亏有‘导师帮带制’,让我有幸结识了曹师傅。”

  王桢口中的曹师傅,就是他的导师——禹越镇环保专管员曹水庆。自1985年以来,他一直从事环保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有着30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他,“面对面、手把手”点拨王桢。如今,师徒结对已经四年多。浙江冉弘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续瑞刚说:“这两年在曹师傅的帮带下,我们见证了王桢的快速成长,他们师徒俩经常来我们公司检查指导,使得公司在节能减排环保工艺方面上升了一个台阶。”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刚硕士毕业的马新生初到长兴县泗安镇农业发展办工作,由于人生地不熟,又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一下子无从下手。“幸好在老师黄际来的带领下,我慢慢学习和领悟‘老黄牛精神’,走到群众中脚踏实地干好每项工作。”马新生说。

  自2016年入职南太湖新区杨家埠街道以来,“90后”姚元元就一直在计划生育服务窗口工作。她谈起导师街道计生办主任宋生娥时说:“在老师的传道解惑下,我了解了在基层跟群众打交道的方式方法,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

  作为“初升的太阳”,这些年轻干部肩负着责任和使命,导师帮带让他们尽快沉下来,和群众熟起来,在基层干起来。

  三

  据统计,目前,湖州市乡镇(街道)公务员中,35岁以下的有2446名、占29.6%,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1971名、占80.58%;新一届村社“两委”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的有2657名、占34.6%。“年轻的、高学历的基层干部越来越多,但有不少干部有理念缺经验、有思路缺办法、有知识缺胆识。‘导师帮带制’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导师带着徒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艰苦复杂环境、急难险重任务、一线为民服务中强化实践历练和作风培养,加快了基层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注入了源头活水。”沈秋说。

  目前,湖州市各区县共组织开展导师结对1360余个,帮带基层年轻干部3000余名。

  去年11月,安吉县上墅乡“导师帮带制”工作规范正式发布,标志着起源上墅乡、燎原全市的“导师帮带制”有了规范。“该规范是全国首个‘导师帮带制’工作规范,为这项工作从安吉走向全国提供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安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郑时骏说。

  此次发布的规范,是湖州对多年来持续开展的“导师帮带制”工作进行的一次全面总结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又将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概念引入“导师帮带制”,并以规范文本的形式加以固化。

  “像规范中布置作业法、现场教学法、放手实践法、情景模拟法、解剖麻雀法、复盘提高法等帮带‘六法’,这些都是可学可用的基层良法。”郑时骏表示,“规范的制定,是新形势下对这项工作的再次创新和激活,提升了这项机制的规范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导师帮带制”这一做法作出两次重要批示。

  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副校长、教授陈立旭认为,从临时举措到正式制度,从个体行为到组织行为,从“星星之火”到系统全面的帮带制度,“导师帮带制”用10多年时间完成了从做起来到传下去的“转身”。

  “‘导师帮带制’要进一步在理论和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形成更完善的制度并在全国推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陈江生认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