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社会民生
湖州人家门口的古迹,你去过几个?
发布时间:2021-02-16 12:42 信息来源:湖州发布 字体:【

初五已到

春节假期告急

今天小布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游玩攻略

抓住春节假期的尾巴

不妨去家门口的古迹体验别样的春节

衣裳街篇

石板路,小弄堂

既有文艺气息浓厚的街角小店

也有闹中取静的古戏台、

蜿蜒曲折的长廊

衣裳街

听其名就有一股

市井的气息扑面而来

但却是“飞入寻常百姓家”

之后的怡然自得

霅溪馆旧址:馆驿河头22-32号。原为南朝霅溪馆,后为历代驿馆。杜牧曾居于此,并名之为“碧澜堂”;明嘉靖、万历年间工部尚书蒋瑶在此建石牌坊(今石构件尚存)。

赵景贤旧宅:竹安巷1-11号。沿苕溪往西,一边欣赏着河畔的垂柳,一边听着苕梁旁老人们喝茶聊天,忽觉静好岁月就在眼前。但当拐进竹安巷遇见赵景贤旧宅时,历史的沧桑感却扑面而来。

王安申旧宅:馆驿河头54号。面河而建,后邻衣裳街,该建筑原来共七进三开间格局。位于当弄的西式风格小院落“筱庐”,是于民国年间建造的小洋楼,旁有内门与老宅相通。王宅显示的是中西合璧的精致,也体现着主人王安申当时的社会地位。内部的民国展亦是了解湖州地区民国时期历史的好去处。

大摆渡口周宅:红门馆前大摆渡口4号。周宅建在衣裳街西南端,那是一个俗称“大摆渡口”的地方,在那儿,苕溪与霅溪交汇合流。现如今的周宅作为沈家本纪念馆对外开放,馆内的各式陈列以多样形式反映了沈家本先生投身法学改革的历程。

小西街篇

江南城市,一水贯穿中心

沿水立屋住家,傍水植柳荫凉

跨水铺石修桥,白墙黛瓦间已尽显温婉

侬软语配上偶尔闯入的“欸乃”一声

静止的画面即刻被注入了颜色和生气

沈宅:小西街118号。沈宅临水而立,原为近代实业家沈联芳所建。虽现已改建为茶楼,然透过其布局,仍能依稀感受到过去的辉煌。坐在河边享一杯清茶不惜为一件乐事。

莫宅:小西街190号 。不远处的莫宅,与“丝业大王”莫觞清有关。该建筑原为三开间五进,坐北朝南,莫宅有单独河埠,极有水乡特色。

理德堂:木桥河北、花园弄东侧。湖州文人辈出,却独称钮氏家宅为状元厅,足见其在湖州人心目中的地位。踏足理德堂便会被其宏伟所震撼,其建筑规格较高,临河建筑有台门,檐下施斗拱,门前有八字型照壁,大厅采用七架梁结构,门前照壁和仪门均施砖雕斗拱,雕刻十分精美。走在宽敞的院落中,恍然间,似乎还能听到昔日的读书声。

永安桥,理德堂出门便是沟通小西街南北片区的纽带永安桥。此桥造型古朴,至今仍发挥着连接小西街南北两片区的重要功能。站在永安桥上,能望见从清源门外汩汩而来的溪水,倒映着两岸的民居,一派江南模样。

许宅:小西街142号。穿过细细窄窄的里弄,顺着石板路往东,便遇到了许宅。许宅是清末吴昌硕好友许玉农建造的宝树堂,由门厅、正厅、楼厅各一及三天井组成。宝树堂现已开辟为历史人文馆,讲述着小西街人的故事,也是与许宅内敛的气息不谋而合。

妙西篇

杼山妙喜寺。《维摩诘经》中说东方有“妙喜之国”,南朝梁武帝就以此为名在湖州金斗山修建了一座妙喜寺。唐贞观年间,妙喜寺迁至杼山,此地即以妙喜为名,“喜”“西”同音,久以成俗,妙西镇名即由此而来。

陆羽茶道三癸亭。在妙西镇北的妙峰山上,当地政府将一条山间小道打造成陆羽茶道,还在山顶重建了颜真卿为陆羽所建的三癸亭,“以癸丑岁冬十月癸卯朔二十一日癸亥建,因名之曰三癸亭。”

在妙西沿途的山坳中,分布着成片的窑址群。何家埠窑址、殿脚下窑址、金家庄窑址,都是唐代的民间窑口,主要生产青瓷碗、碟、罐、瓶等生活器物。

菱湖篇

这里曾是江南的威尼斯

船是这里的交通工具

这里曾是接受西方文化最早的

民族工商业小镇

家门前费宅和章宅:菱湖镇王家门前8号。站在章宅前,仿若置身民国时期。

费宅高大的马头墙静立楼屋两侧。

文瑞斋:菱湖镇王家门前费宅隔壁。精美的窗饰是文瑞斋的特色之一。它曾是菱湖第一家印刷厂。

“三省堂”是民国时期菱湖籍爱国资本家章荣初先生的私宅。

二层式的小洋楼,马赛克铺地。

来到北栅头(菱湖镇建国路以北)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老屋和曲折蜿蜒的弄堂。

在安澜桥上走一走,幸福平安更长久。

双林篇

湖州素称泽国

有“无桥不成路”的说法

双林镇水网纵横,河道密集

人口稠密,商业繁荣

历代以来兴修了众多桥梁

漫步在双林古镇,首先在和睦社区东端看到一大一小两座石拱桥,一横一竖,大桥如长虹卧波,小桥如举头望月,两桥互相倚势,相得益彰。大桥名叫虹桥,小桥名叫望月桥。虹桥东西走向,用花岗岩和武康石建造,走上桥,还能看到桥心的法轮图案。望月桥伫立在侧,南北走向,体型略小。两桥均为清光绪年间所建。

汤伟/摄

双桥向北沿着走,忽然霍然开朗,双林塘从西向东缓缓而行,在溪上有三座大小形制相似,平行排列的三孔拱桥。自西向东依次是万魁桥,化成桥,万元桥。双林有句“跑过三关六码头,难过双林塘桥头”的谚语,三座桥层层相叠,气势非凡,是来往双林的船只必经之地。

汤伟/摄

双林自明清以来商贸繁华,富庶的商人在临水的街面建起了商店、住宅。骑马楼,河埠头之间的老宅白墙黑瓦,马头桥高高耸立,石库门上还有砖雕门楼。

临街的红灯笼高高挂起,过年的腊味浓香扑鼻,老人们闲适地在冒着热气的茶馆里说笑,喝茶,安度平静的时光。这就是长虹卧波的双林水乡。

来源:综合自湖州文保

编辑:黄娟娟

新春大拜年

南太湖号推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