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本地信息
加快迈向舞台中心
发布时间:2022-01-04 08:53 信息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字体:【

——写在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揭牌之际


  新年钟声余音未消,在长三角的中心地带,又一次响起了发展引擎的“轰鸣声”。

  今天,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即将正式揭牌,这意味着长三角东有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区、西有产业合作区的格局已经形成,也意味着湖州生产力新布局“两廊牵引”中的沪苏湖绿色产业廊道上布下关键一子。

  集聚发展新势能,加快从长三角“地理中心”迈向长三角“舞台中心”,湖州整装待发!

  沸腾状态 高位开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如今回看两年前的那个初夏,对湖州乃至整个长三角而言,都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2020年6月,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湖州召开,来自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主要领导齐聚南太湖畔,共议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计。

  开好这一重量级会议、沪苏湖铁路施工、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会议期间形成的“一会”“一路”“一区”成果,再次把湖州推到了长三角的聚光灯下。

  今天正式揭牌的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正是源于当时由市委、市政府推动签订的《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议,这一区域覆盖上海白茅岭农场和江苏省宜兴市、溧阳市,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安徽省广德市、郎溪县区域,对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融合、增强欠发达区域高水平建设动能有着重要意义。

  回望过去一年,长合区一路迅跑:2021年4月,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开始实体化运作;5月,《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筹)总体规划》正式发布;11月,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获省政府批复,各项工作全面提速……

  今天,投资超50亿元的创世纪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基地项目将举行开工仪式,但在其临时厂房里,生产早已热火朝天。

  去年7月签约、10月临时厂房投产、11月底拿地,项目的进展超乎寻常。“建设有周期,但市场不等人。长合区的办事效率,为我们提供了抢抓生产的条件,点个大大的赞。”项目负责人说。

  企业争分夺秒、政府快马加鞭,这就是能征善战的“长合区速度”。

  火热的姿态引来火热的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1至11月,长合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7.9%;规上工业增加值45.5亿元,同比增长23.3%,居全市第一位。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0个,总投资291.5亿元,其中5亿元至50亿元项目15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实现了50亿元以上项目“零”的突破……

  与此同时,24.25平方公里启动区框架全面拉开,万亩大平台连片集聚发展,形成近7000亩的开发空间。

  一个高能级平台,正在长三角的地理中心强势崛起。

  关键一子 高点定位

  在高手林立的长三角“朋友圈”中,如何打造让自身脱颖而出的高度,实现高质量赶超,实现浙北再崛起?

  湖州的打法是:跳出湖州看湖州,自觉把自身放在全省、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坐标轴中审视、谋划和推进,用小杠杆来撬动大动能,趟出弯道超车、出奇制胜的新路。

  当下,湖州正按照“一湾极化、两廊牵引、多区联动、全域美丽”的规划,在5820平方公里的大棋盘上实现生产力的新布局,以此寻找新的变量,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其中的“两廊牵引”,就是以沪苏湖高铁为横轴,通过商合杭高铁往安徽延伸,打造沪苏湖绿色产业廊道;以宁杭高铁为纵轴,打造宁湖杭生态创新廊道,推动中高端要素高密度、高浓度集聚。

  已初显峥嵘的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位于沪苏湖绿色产业廊道的西端,是打造这一廊道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是在浙江省平台整合提升中湖州市级两大高能级战略平台之一和湖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重点区域之一。“长合区的设立,是湖州下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棋的关键一子,也是湖州精准战略卡位发展思路的具体体现。”

  “建好长合区,我们重任在肩。”长合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高质量”“一体化”这两个关键,从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新平台、新生产力布局中的重要增长极的高度,全力建好长合区。

  翻开长合区新一年的“任务书”,“两山”转化创新示范谷、高智能装备产业园等一项项标志性工程跃然纸上,更透露出打造高水平绿色制造基地的雄心壮志。

  “做好招商引资,打好产业育强战,是当前的重中之重。”长合区负责人说,2021年,创世纪机床项目的成功招引,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目前已有10个相关企业先后签约和落地。“围绕以‘工业母机’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端智能装备,围绕数控机床龙头企业,在现有1+10基础上,再招引20家左右配套协作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长合区,长三角的这股“新势力”,已经站上了新的起跑线。

  日夜兼程 高质保障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进长合区,这里又开始奔跑了——

  1月1日,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召开全体干部大会,百名干部誓师:“像拓荒牛一样开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战场。”

  “长合区一出生就被高点定位,但高的定位不等于高的地位,有为才有位。”长合区负责人说,“我们将以干部内驱力激发创造性张力,用干部身上展现出来的不一样‘精气神’以及办事工作的高效率,来让外界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长合区。”

  “外地需要几个月,在这里,我们一星期就解决了。”日前,在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长兴片区政务服务中心,浙江正轩精密零部件有限公司行政主管陈燕燕领到了企业许可证,对于这样的效率,她赞不绝口。

  为了方便区内企业的落地投产,简化办事程序,去年以来,长合区紧扣“办事不出区”的要求,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3.0平台,进行事权下放,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到竣工验收审批“最多80天”。

  随着建设的深入,备受瞩目的长合区也得到了包括资金、用地、审批权限等各类要素的大力支持,如此强有力的保障让全区上下摩拳擦掌。

  下达作战书、明确时间表、亮出成绩单……眼下,长合区正围绕上速度、上项目、上基建、上道路、上要素、上水平的要求,组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平台拓展、转型升级4支攻坚队伍,在比拼路上“日夜兼程”。

  总投资5亿多元的浙江智永网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00万平方米电子工业与航空医疗医用筛网项目,预计今年9月即将投产。

  “来长合区,没选错!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速度。”公司总经理戚威说,企业需要扩充产能,外延上海基地,当时在诸多选择中,看中了既有区位优势又有优良营商环境的长合区。

  据统计,截至目前,长合区累计新开工固投亿元以上项目31个,固定资产投资63.5亿元,竣工26个、投产22个、达产12个、新升规12个。

  “今年,我们将锁定四大硬指标,实现‘4个翻番’: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工业投资增长100%,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增长100%,平台拓展100%完成。”这番话语,既掷地有声,更催人奋进。

  又一声冲锋的“发枪令”,响彻在长三角的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