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相助
当前位置:专栏首页
 >  班车动态  >  一路相助
一路相助,携手共富:访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荣章
发布时间:2022-03-26 14:59 信息来源:南太湖号 字体:【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近年来,我市突出重底层、兜底线、抬底板,不断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2月22日,我市第三批“共富班车”集中发车,市民政局牵头的一路相助班车便是其中一辆。缘何发车?这辆班车推出哪些硬核举措?能给“乘客”带来哪些实惠?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一路相助班车长,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荣章。


  记者:作为一路相助班车长,您能谈谈开出这辆班车的初心和使命吗?


  朱荣章:一直以来,困难群众都是共富路上最需要“帮一把”“扶一程”的群体之一。目前,我市低保、特困、低边等在册困难对象约3.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25%,兜底救助覆盖面较小,亟需进一步扩大社会救助保障圈层。根据全省共同富裕重点工作和重大改革要求,结合“扩中提低行动”“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跑道设计,我们牵头谋划推出了这辆班车,重点保障在册困难对象,拓展覆盖以三口之家计年收入不足10万元的低收入困难群体,助力困难群众共同富裕路上“不掉队”,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记者:一路相助班车开出后,下一步将推出哪些硬核举措?


  朱荣章:为开稳开好一路相助班车,我们围绕“四个帮”推出了一揽子针对性举措。一是围绕“谁该帮”,拓展救扶面。社会救助是“提低”的底板和基石,也是“扩中”的驱动和支撑。我们提出将社会救助靶向人群从现有在册困难对象向全体低收入困难群体(以三口之家计,年收入不足10万元的困难家庭)、从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拓展,让不同类型的困难群体都能得到分层分类的救助帮扶。二是围绕“帮什么”,绘就幸福单。聚焦幸福美好生活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将提供“物质+服务”“生存+发展”的精准多样服务。到2025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达到15000元。同时,拓展丰富一批助医、助学、助老、居家环境改善、就业增收、产业帮扶等项目,既要保障到人头又要服务到心头,让困难群众拥有更高品质的生活,共享更具潜力的发展。三是围绕“谁来帮”,编织众助网。聚焦共同富裕共建共享,我们将推动社会善意善举向困难群众持续流动,畅通企业、社会组织、慈善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帮扶的制度化渠道,织密织牢“基本救助+专项救助+慈善救助”三层保障网,形成集聚效应,从民政一家兜底转向各部门、全社会同帮共扶。四是围绕“怎么帮”,打造直通车。聚焦需求导向、高效协同,我们将迭代提升“助联体”场景,把救助对象需要什么、救助主体能提供什么挖掘出来,统一建库,实现申请“一件事”联办、供需“一站式”配对、结果“一清单”归集,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实施救助帮扶精准指向,促进“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优化升级。


  记者:搭乘一路相助班车具体能得到哪些实惠呢?


  朱荣章:一路相助班车既是一趟帮助低收入群众携手共富的“暖心班车”,也是一趟重塑社会救助体制机制的“改革班车”,更是一趟弘扬社会正能量、凝聚共富力量的“众扶班车”,将为全市加快推进共同富裕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我们运用班车机制,努力达成“三个一万元”的预期成效:每年直接给兜底对象“发钱”,人均补助1万元以上,实现“应救尽救、应助尽助”;替困难家庭“省钱”,户均减支1万元以上,有效减轻医疗、教育、住房等刚性支出负担;帮低收入劳动群体“挣钱”,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进一步强化“造血”“开源”。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救助举措,将全面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浓厚“一路相助、携手共富”的社会氛围。


  到2025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达到15000元,重点保障在册困难对象,拓展覆盖以三口之家计年收入不足10万元的低收入困难群体。


记者:邵丹红

编辑:马纳

责编:高玥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