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关于主题教育和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念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努力在调查研究中学思践悟、真查实改、促进发展,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高质高效。
“调”在实处 “研”出实效
知民意、晓民情,是为民解忧的基础和前提。
近日,市级领导班子召开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市领导围绕各自领衔的调研课题成果逐一交流发言,就调研中发现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正、反两方面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研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举措。
“晒”问题、“亮”对策,领导班子牵头“领题”,下沉一线摸实情,是我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的生动实践。
市委深入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研究确定“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等16个方面事关湖州发展全局的调研重点。市级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领衔优化营商环境、壮大八大新兴产业等33个重点课题,带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确定864个课题赴基层开展调研。全市各单位部门广泛参与、积极行动,结合各自业务领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村社区、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一线开展专项调研。
截至目前,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已带头开展调研178次、县处级及以上领导班子开展调研3130次,累计形成调研报告820余篇。调研过程真正成为摸清家底、找准症结、理清思路、推动发展的过程。
靶向施策 精准祛“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坚持从群众关心关切出发、从群众急难愁盼着手,尽心尽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区小学新生入学人数大幅增加,部分小学出现调剂情况,调剂新生上学远、接送难成了家长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主题教育中,市委办公室牵头,会同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交公司等开展“优化公交服务学生上下学”行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目前,全市已优化公交线路35条,投入公交车40辆,实现12所学校2765名学生从“家门”到“校门”双向直达。
敢碰真问题,敢啃“硬骨头”,我市在主题教育中聚焦群众长期反映、解决难度大的问题,深入挖根源、精准定对策。
南太湖新区龙溪街道九九桥村有一处“低小散乱污”企业扎堆的区域,因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亩均效益低,消防隐患多,涉气涉水等环境问题堪忧,一直是平安建设、文明城市的痛点。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龙溪街道在前期深入调研基础上,
谋划引进高标准产业园项目,通过整体回收的方式,为村集体置换1.3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目前,该地块顺利出让,并实现拿地即开工。
此外,聚焦基层所需所盼,我市还结合每周三举办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及全媒体监督《看见》栏目,梳理形成问题清单772项,依据“急难险重新”分类建立调研选题库,在调查研究中办实事解民忧。比如,针对桥下空间脏乱差问题,通过调研全域排查了5736座桥梁,发现并整治问题桥梁194座,得到群众普遍叫好。
举一反三 放大成果
确保主题教育抓出质量、取得实效,需要抓住典型案例,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
11月以来,德清县雷甸镇解放村东绕行公路的T型路口每到通勤高峰,便会有数名交通指挥人员,现场引导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有序分流通行。主题教育期间,该镇调研发现此路口经常产生拥堵并已造成多起交通事故,便迅速采取了增加交通指挥人员、让行标志等相关改进措施。
“解决该路口隐患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到辖区交通路网存在的系统性短板,启动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完善全镇路网。”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党工委委员、雷甸镇党委书记陈奇说。
我市坚持调查研究与建章立制一体推进,开好调研成果交流会,对调研形成的工作思路建议,分门别类梳理、认真归纳消化。如针对我市部分人才创业平台发展能级不够高、产业方向不聚焦、配套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市委组织部结合“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深入解剖情况,制定全市平台建设指导意见、建立星级评定机制,切实推动人才创业平台提能造峰。针对“流动人口管理难”问题,长兴县虹星桥镇结合主题教育,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制定相关制度,建立党员联系新居民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降低矛盾纠纷发生。
一项项“硬核”举措、一次次暖心服务,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也让调研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效。目前,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已协调解决医院高峰堵车、农贸市场临时疏导点等突出问题870个,化解信访积案338件,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以调研开题,用实干作答。如今,全市各部门各单位正结合自身实际,有力有序推动调研成果转化,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用实干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