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头条信息
举旗铸魂担使命 实干争先书华章
发布时间:2024-03-01 09:33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灯塔指引,破浪前行。
  南太湖畔,一座奔跑逐梦的使命型城市、实干争先的奋斗型城市、民企发展的友好型城市、青年向往的活力型城市正加速崛起。绚丽画卷的背后,正是强有力的思想指引、精神支撑、文化滋养。
  回首既往五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深入推进“人文新湖州建设”,打造形成了一批具有湖州特色、全国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享誉全国,市县两级全国文明城市实现“满堂红”,精神富有市域样板率全国之先……宣传思想文化的湖州力量,如雨露浸润百姓心田,又如战鼓催人聚力奋进。
  真理伟力照耀奋进征程
  叶茂源于根深,路正源于向准。
  我市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为重点,深入推进理论铸魂溯源走心工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理论学习持续深化——
  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州的改革发展一直十分关心,先后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领导干部等为重点,我市扎实推进理论学习。做优湖州理论在线、湖州日报“思学”理论专版等理论发声平台,提升理论学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学习强国”湖州学习平台作为全国第9家、全省第2家分平台上线,建设运用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一次次学习研讨,一篇篇理论文章,将党的好声音化作社会最强音,夯实了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理论成果不断涌现——
  2023年9月,“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湖州市践行“八八战略”20周年暨撤地建市40周年大型主题展开幕。一幅幅触及心底的生动图景、一份份丰硕厚重的精彩答卷,映射出“八八战略”历久弥新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彰显理论真理力量,基础在于研精阐微。我市奋力当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通过成功保障承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理论研讨会,高规格举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湖州论坛,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研究智库联盟等方式,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研究,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州经验”。
  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在湖州,宣讲已成为一股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各类宣讲员超过3000人,其中约五分之四是“80后”“90后”“00后”。
  我市坚持用湖州特有的鲜活教材讲好湖州故事,建立完善“1+6+N”宣讲团队体系,青年理论宣讲工作在全省现场会作经验交流;不断擦亮“理论宣讲走亲”品牌,先后赴青川、柯坪、临江等地开展理论宣讲走亲200余场……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让新思想走进百姓家。
  固本培元、立心铸魂,真理的力量在湖州大地激荡,湖州儿女对标看齐、紧跟紧随总书记更加坚定自觉,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实干争先、奋斗有我的步履更加铿锵。
  主流舆论成为时代强音
  奋进新征程,必须有昂扬的主旋律引领。
  五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主流思想引领多元舆论,以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持续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湖州故事,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正能量。
  重大主题报道形成声势——
  2022年8月,2022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召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浙江日报等众多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对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成果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总阅读量超9000万。
  为讲好“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生动故事,我市聚焦党的二十大等重大节点以及共同富裕等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市级媒体年均推出重大主题报道5万余篇(条);“看见”全媒体监督应用平台等3件作品入选中国新闻奖;深入推进“头版头条工程”,成功争取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经验、高质量发展、“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等重大主题集中采访,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年均刊播湖州有关稿件4500余篇(条),位居全省前列;拓展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头部新媒体平台传播途径,策划推送“破圈传播”产品,提升移动互联网端影响力。
  市域媒体融合深度推进——
  媒体深度融合进入改革深水区,这场硬仗怎么打?我市创新探索,破难推进市级媒体整合,入选中宣部百个地市级媒体融合改革试点;“南太湖号”客户端正式上线,实现移动应用场景60余项,注册用户突破351万,日活跃用户数超10万,日活用户比率稳居全省第二;创新推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融媒场传播数字化应用,打通市内外融媒体平台2724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长兴县召开,长兴经验向全国推广。
  城市品牌建设卓有成效——
  去年4月,杭州亚运会代表团团长大会期间,湖州城市形象展陈在杭州开展,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为主题,展示了丝绸、湖笔、三色茶、剪纸、竹扇、竹灯等具有湖州文化特色产品,现场演示煮茶技艺,让各国嘉宾感受到浓浓的湖州文化。
  对一座城市来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讲述的是“封面故事”。为进一步打造城市品牌,我市推出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深度融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全面推进首届“看见美丽中国”全国短视频大赛等系列活动;城市形象在央视持续亮相,连续两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推进城市品牌物化宣传,30家湖州名企优企成为城市品牌“金拍档”,推出城市品牌“发现官”“代言人”;赴韩国、日本等地开展“茶和天下·雅集”等城市推介活动,城市品牌走向海外。
  文明新风润泽湖州大地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五年来,我市以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人的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生动擘画“文明之风日盛,一城温润大爱”图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文明创建成绩斐然——
  在湖州,文明是这座城市的梦想与追求。
  2020年,湖州以地级市复评全国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实现全国文明城市“连冠夺牌”,并在全省第一个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市县“满堂红”。傲人的成绩并没有让我们停下前行的脚步,2023年,我市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十大攻坚”行动,整改落实问题30万余个,752个小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651个“飞线”问题小区得到全面治理,持续推动“文明高地”向“文明高峰”的跃升。
  文明实践遍地开花——
  吴兴区织里镇棉布城广场有堵“爱心墙”,每周都会“上新”,几十件崭新的童装次第铺开,格外显眼。墙上的童装只赠不卖,有需要的人可免费自取,这是织里镇“平安大姐”公益团队联合众多爱心企业共同发起的项目。
  一抹抹鲜艳的“志愿红”,传递民生温度,也让湖州这座大爱之城熠熠闪光。五年来,我市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文明实践基地9295个、家园志愿广场73个;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志愿者联合会并实体化运作,注册志愿者达93万余人;全市6个区县、73个乡镇街道、1186个村社区已建立志愿者联合会,实现了四级组织架构全覆盖。在多做“举手之劳”好事、多办“赠人玫瑰”实事的氛围下,城乡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足。
  榜样典型竞相涌现——
  走进德清县公民道德教育馆,一面由82个“草根道德奖”组成的展墙十分醒目。1997年,德清县农民马福建自费设立“孝敬父母奖”,开启当地“百姓设奖奖百姓”的新风。寄托着奖项发起者向善向上的美好期许,20多年来,“草根道德奖”形成燎原之势。
  最美湖州人、道德模范、湖州好人等先进典型是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是引领社会主流价值的鲜明旗帜。最美女儿章宬,勤工俭学,照顾病母撑起一个家;最美护士潘美儿,坚守山坳23年,把最美青春献给防治麻风病事业;贴心民警沈云如,从警20年扎根基层,让无户口人员重拾生活希望……一个个闪耀的名字,彰显了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五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两山”儿女道德典型群像培育计划,涌现全国“时代楷模”群体1个,全国“改革先锋”1人,全国“最美奋斗者”2人,全国道德模范2例、提名人物8例,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29例,省道德模范23例。
  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文明实践遍地开花。如今的湖州,文明春潮处处激荡,文明盛景比比皆是。
  文化力量赋能城市发展
  苍峰北峙,群山西迤,浩淼太湖,夹流双溪。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时间卷轴中,湖州拥有100万年人类活动史、5000年文明史、近2300年建置史,留下深厚华夏文明和江南文化印记。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先辈留给湖州的宝贵财富。让湖州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价值,则是必须答好的命题。五年来,我市深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坚持在守好绿色底色中赓续历史文脉,亮点清晰可见。
  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
  2023年8月,走进拥有大运河和桑基鱼塘两大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南浔,“联合国赴华项目—中国文化行”代表团惊叹连连,代表团成员直呼南浔古镇是“东方威尼斯”。
  系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湖州在行动。我市先后成立“人文新湖州”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湖州市人文建设促进会,结合新一轮城市有机更新,实施“8+N”系列历史文化名人品牌打造工程,开展名人研究、设置名人奖项、提升名人遗迹,重点打造“赵孟頫故里”“飞英胜境”“安定书院”“三条街区”等城市文化地标,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梳理、物化呈现、活化利用。
  此外,我市还加速文化对外传播,加大对湖笔、丝绸、茶、瓷等“源文化”研究,成立陆羽茶文化国际推广基金,打响“茶和天下”品牌。合力推进“东亚文化之都”申办工作,持续加大优秀传统文化日韩、东南亚方面的传播力度,提升“湖派”文化影响力,为全省乃至全国文化走出去赋能。
  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直抵基层——
  夜幕来临,湖州何处最明亮,那一定是城市书房里那盏阅读的灯火。去年,居民综合阅读率93.2%,位列全省第二。
  传承好、挖掘好、弘扬好、运用好湖州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归根结底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五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高标准建成市美术馆,市非遗馆、德清大剧院对外开放运行,市博物馆新馆概念方案招标工作全面启动,《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落户湖州,累计建成城市书房65家、乡村博物馆103家、文旅驿站40家,农村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全域开展含山蚕花节等民俗文化活动74项,打造“民俗里的湖州”。实施“艺术乡建”全域行动,在全省率先发布“艺术乡建”特色村创建标准,全市11个村入选全省文化艺术村。开好“村游富农”班车,深化“三送一走”活动,年均开展送文化活动2000余场次、文化走亲活动300余场次。
  文艺文产攻坚破难、提质升级——
  电视剧《问天》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实现新突破;电视剧《风再起时》、湖剧《国之守锷》等20部作品入选省“五个一工程”;献礼党的二十大重大题材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民国大侦探》等在湖州创拍的影视剧先后热播……五年来,我市涌现了一批大时代、大题材、大制作的文艺精品。
  这股创造力,离不开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布《湖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湖州市文创银行挂牌成立,培大育强影视传媒、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数字内容三大新兴产业;全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综合评价列全省第一,龙之梦、云上草原、开元森泊、德清方特等一大批文旅项目落户湖州,培育规上文化企业285家、上市文化企业5家。
  深厚悠远的湖州文化正奔涌不息,激荡起新的活力。
  新时代新征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实干争先再出发、守正创新谱新篇,为奋力绘就“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幸福图景提供强大文化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