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头条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湖州  >  文字头条
长田漾片区保护开发加速推进—— 在山水间造一座“人文客厅”
发布时间:2025-02-25 08:52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一湖碧水秀,千瓣莲花香。横舟观鱼乐,最忆长田漾。”美好的诗句描绘了长田漾片区的美丽风光。
  长田漾片区位于南太湖新区,东至太湖路、南至同心路,西、北至弁山大道,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生态本底优越,山水林田湖漾齐全,是太湖山水、湿地景观和城市人文的重要承载地。
  眼下,南太湖新区正在不断加速推进长田漾片区保护开发。南太湖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俊杰介绍,依托良好的生态禀赋,新区将长田漾片区按照“一境三苑”的功能布局进行保护开发,着力建设一个集生态保育、湿地科普、文化展示、农耕体验、商业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山水间的人文客厅”。
  生态优先 
  守护绿色长田漾

  “是黄胸鹀!发现一只去掉“国家”/<不规范表述>保护动物!”日前,生态环境部南京生态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武建勇在长田漾带队调研时,再度收获新发现。
  做好保护文章,才能留住独特风情。在长田漾片区保护开发中,新区始终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成立了“生态人文历史挖掘”专班,委托专家团队编制了“生物多样性”观测保护研究方案,为真正打造特色生态景区奠定了本底依据。
  武建勇博士受邀来到这里后,带着团队走遍了长田漾片区的每片土地。他表示,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生物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生物物种684种,其中包括1种去掉“国家”/<不规范表述>重点保护物种,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
  在建设过程最大限度减少对项目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成为了每一位施工人员的共识。“我们尽全力做到施工过程不破坏原来的生态,使用预制桩进行道路施工,防止泥浆或水泥对湿地造成环境破坏,并对所有施工产生的污水都进行过滤再排入市政管网。”相关工程负责人表示。
  此外,湿地的游览设施建设也坚持尽量降低人为干扰原则,只建设最基本的栈道、休憩亭等,且全部采用生态友好的材料和工法,保持原生态自然风貌。
  文化为魂
  品读魅力长田漾

  去年,一场场绚烂的打铁花表演,让长田漾湿地公园一次次刷爆朋友圈。作为长田漾片区微提升精改造的项目之一,去年竣工开园以来,这个沉浸式的古风生态游乐园,给市民、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态湿地文化体验。
  长田漾片区是太湖流域和湖州城市重要的地理单元组成部分,也是太湖传统塘浦圩田农耕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1400多年历史的法华寺、6000多年历史的邱城遗址、著名的项王传说等,都为长田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人文底蕴。
  为了守住这份“原生态”的馈赠,长田漾片区在规划设计之初就搜集整理了30万字的人文历史资料,重点挖掘了江东、东坡、玲珑、茶道、溇港、悯农六大人文历史主题,并结合景区相关建设规划设计、业态等实现落地。
  “唐代李绅的《悯农》诗千古流传,据考证,这首诗描写的正是长田漾一带的农耕背景。”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景区建设中,将二十四节气农耕作为整个景区农业板块的最大底色,并围绕悯农文化,开发了一系列农文旅产品。
  同时,针对现有村庄、旧宅、古树与古迹,南太湖新区还委托历史学专家、市文史院联合市城规院组成文化挖掘专班,对长田漾片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与赋能,并开展活化展示与利用工作。
  产景交融
  共享乐活长田漾

  长田漾,虽年岁久远,却又青春正盛。多个文旅项目的打造将改变欣赏湿地美景的方式。
  正在建设中的湖州湿地文化广场是全新的新中式风格,位于长田漾生态湿地东北角,总建筑面积约19.5万平方米。
  “我们每一处设计都尽可能依势而建,同时各具特色,比如:科技馆以魔方概念创意,结合中国传统鲁班锁和榫卯结构的理念,体现科技感;妇儿中心以湖州传统青丝绸带寓意,体现新时代中国女性柔肩担重任的使命……”南太湖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何仁忠介绍。
  目前,湿地文化广场博物馆、科技馆、少年宫和妇儿中心等都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长田漾景区环漾路、高标田、水系整治等基础配套工程已先行实施,西入口景区今年将全面呈现,黄龙洞景区登山步道、游客服务中心、洞内探险项目已全面开工。
  据介绍,为了更好推进活化利用,南太湖新区还将谋划开展更多群众喜闻乐见、彰显文化魅力的文旅活动,提升文旅产业的综合影响力和竞争力,打响“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城市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