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登记管理  >  年度报告
湖州市教育康复学校
发布时间:2025-04-10 16:46 信息来源:事业登记系统 字体:【
单位名称湖州市教育康复学校法定代表人张建霞
住所  湖州市二环南路1055号
开办资金(万元)430.00经费来源全额拨款
年初数(万元)432.51期末数(万元)391.81
宗旨和业务范围对残疾儿童少年(视力残疾儿童少年、听力残疾儿童少年、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实施十五年一贯制教育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500471170188L举办单位湖州市教育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校设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等4个内设处室,在市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精研政治理论,厚植信念沃土一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学校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制定了支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校领导班子成员沟通交流制度,确保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严字当头,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和规范“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党风廉政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年开展专题学习会12次,主题党日活动16次、“手语宣讲团”主题宣讲8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教师“一颗红心跟党走”,扛稳抓牢全面从严治党与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协同推进清廉学校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二是党建人才双核驱动,打造专业的干部教师队伍。校党支部创新分类教育管理模式,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科学化水平。制定和完善了学校中层干部的选聘办法和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修订了教师考核细则,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促进学校干部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今年聘任中层副职2名,形成了梯度均衡的人员配置;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培训,3名90后干部在领办“首席项目”中提升干事本领;今年3位教师获得了职称晋升,高级和中级教师占比分别提升到18.2%和56.8%;严守发展党员标准,今年发展预备党员、新增入党积极分子各1名,党员教师占比达54.5%,干部中党员占比2/3,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显。三是探索聋校思政模式,厚植听障学生的家国情怀。今年校创新开展“聋校中小幼思政一体化”实践,探索党建与思政的有机融合。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为主题,以重要的节庆纪念日为契机,全年师生研学活动2次,开设中小幼一体化“大思政课”5节,思政班会课60节。党支部书记、校长带头为学生上思政课,将党的创新理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湖州“非遗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思政教育形式和载体,打造中小幼连贯式主题思政课堂,厚植了听障学生的家国情怀。学校成功获评浙江省特殊职业教育大中小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教师研修基地。二、深耕融合教育,赋能育人进阶一是学前融合理念革新,领航特教普惠新程。携手爱德基金会开启深度合作篇章,创新践行“聋健一体”培育模式,借助全纳、半纳融合形式,助力听障儿童于共融环境萌生关爱、涵养感恩之心。学校联动清河幼儿园、夹山漾幼儿园、吴兴市北幼儿园等搭建校外融合实践平台,深挖听障儿童教育康复前沿路径,蹚出反向融合特色之路,为全市听障儿童提供更优成长方案。二是义务教学跨界联动,驱动学科均衡跃升。学校以新课标为导向,以《聋校“1+X跨学科”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为研修靶向,落地“一生一策”,构建“学普研特、职特融通”的教育教学体系。积极参与杭州都市圈和嘉湖台丽衢听障教育联盟活动,潘敏和沈美思老师的示范课深受省内同行好评;徐英设计的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张建莉获浙江省特教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携手南浔横街学校承办湖州市第二届听障教育“普特融合”推进会,宣传本校智慧融合育人硕果。三是职教升学就业并重,助力学生融入社会。学校与浙江特殊职业学院合作的“中高职一体化”迎来了第一届转段考试,7名学生将升入高校继续学习;学校以听障生就业能力为导向,9名学生获中西面点中级证书,通过率为100%,其中5名学生获得双证;通过企业送教和校外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师生技能水平;多年来学生就业率(含升学)保持在100%,基本实现了从支持性就业向选择性就业的转变。与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在“卫星班”基础上创新开展了湖州市首届听障教育职特融合研讨活动,实现了更深入的融合,活动在湖州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学校组织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巡回指导、为33名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用实际行动助力每位聋生融入社会。三、践行五育并举,赋能全面成长一是聚焦核心素养,夯实基础能力。学校以听障生的身心发展和特殊教育需求为出发点,以“文化基础+劳动实践+社团选修”的课程体系,扎实开展课堂教学,帮助他们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为他们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护航身心发展,点亮成长灯塔。全年开展心理健康月、班主任节、“耕读园”农耕实践、红色研学、特色运动会、各种节庆纪念日等师生全员参与的活动共24场次,强调陪伴和共融,帮助残疾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发展健康心理,促进其自尊、自信,进而获得自强、自立,同时也向外界展示了学生的良好风貌。三是精研艺体赋能,搭建自信舞台。依托听障学生观察敏锐、动手性强特质,设立舞蹈、网球、书法、花艺等10余门社团课程,在课程中传承湖州丝之源、笔之道、茶之缘、羽之扇等非遗文化。一年来体艺教育成效显著:唐智勇绘画作品获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梁佳琪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人保杯”书画摄影全国巡展,16人次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市残疾人书画比赛中获奖,舞蹈《茉莉芬芳》获得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舞蹈《哥哥》和器乐节目《昭陵六骏》分别获市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一二等奖,学校旱地冰壶队在“粤港澳”全国残运会交流赛中获季军。四、精研党建新径,点亮服务名牌学校聚力以“一颗红心跟党走、一颗初心为特教、一颗爱心筑梦想、一颗热心惠社会”为内涵的“手说心语”党建品牌建设,为湖州的志愿服务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是构建“一个体系”汇聚社会合力。我校以“手说心语”这1个助残服务平台为载体,以市委社工部、市教育局、市残联、市志联会等6家指导单位,牵头市银行业协会等12家成员单位,共同构建了“1612”助残服务体系。目前全市设有67个“手说心语”助残志愿服务点,让残疾人群感受到美丽湖州的城市温度。二是开通“一条热线”解决沟通障碍。校党支部组织14名教师志愿者24小时值守“手说心语”听障人士视频服务热线18105723535,为他们开展实时手语翻译服务,累计为听障人士提供视频服务100余人次。三是开设“一个课堂”开展公益培训。学校与市残联携手开设“美丽湖州手语课堂”,线上微课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开展基础的手语教学,用手语讲述“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故事。一年多来,30期线上课程中有23期被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录用,线下公益培训共开设了10余场,线上线下8000余人次参与学习。四是架设“一个桥梁”开展志愿服务。校党支部以“手说心语”为桥梁,先后与湖州市仁与社会创新发展中心、湖州市银行业协会、清河幼儿园等9个党组织进行党建联建,先后赴碧浪湖老年公寓、理想城社区等10余个单位,联合开展敬老、扶残、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听障群体、同心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五、优化育人环境,共筑暖心校园一是后勤提质增效,持续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今年学校对校门口家长等候区、上下学长廊、食堂等进行了升级改造,环境更加舒适;精心制定每周食谱,让大家吃得安全、卫生、营养,让家长放心满意。学校加速推进“移动学习终端+语音识别”智慧课堂构建,为义务段听障生全员配备平板设备,实时转换教师口语为文字,实现“口语、手语、文字”多维联动,借科技之力为课堂赋能添彩。二是汇聚多方资源,守护听障学生健康成长。我校积极联系市残联、市县慈善总会、湖州各大爱心企业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残疾人教育事业,为学生搭建交流比赛的平台和提供实习就业的岗位。今年学生参加省残联组织的5项比赛并获奖,湖州大东吴钢构等四家企业提供了实习就业岗位,湖州师院何晓霞刺绣学院、吴兴区书协等多家机构为学校送来非遗传承课程。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听障学生生源正在逐年减少。
四、下一步打算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为更多的残疾儿童青少年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8月26日,按规定申请了法人变更登记。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学校“手说心语”志愿服务团队、项目和作品分别获2024年市“慈善嘉年华”活动优秀参与奖、市家园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市志愿服务文创产品大赛银奖。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1.德清县慈善总会5万元,用于资助德清籍学生伙食补助和购买教学设施设备;2.湖州市慈善总会8万元,用于购买学生校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