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个项目回应群众期盼
“徐师傅,这条裤子改短10公分,孩子明天上学要穿。”日前,在吴兴区月河街道的小修小补便民屋里,市民李女士话音刚落,裁缝徐师傅的剪刀已熟练划过布料。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街角小屋,浓缩了修鞋、配钥匙、修家电、磨刀等众多服务,成为周边居民解决生活琐事的“百宝箱”。
小修小补便民空间是我市今年推出的城市文明建设“幸福清单”中的一项。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城市居民需求和城市管理难点,精心制定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问题整治、文明实践优享、护航时代新人四大领域的城市文明建设“幸福清单”,共有75个项目。
在南太湖新区仁皇山街道的多个小区里,曾经杂乱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如今焕然一新,蓝白相间的遮阳棚下,整齐分布着带智能充电装置的车位,醒目的安全知识宣传栏旁,居民们有序停放车辆。“过去飞线充电像‘蜘蛛网’,车子乱停堵通道,现在有了集中充停点,充电安全又方便。”居民的点赞,道出了我市城市文明建设“幸福清单”落地见效带来的真切变化。
根据“幸福清单”部署,着眼民生需求,我市将打造高质量小修小补便民空间10个,新增“孝心车位”120个,新增或改造社会公厕20个,增设社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场所充电接口9500个,联动共建外卖小哥幸福驿站20个,着力解决维修难、停车难、如厕难、充电难和休息难问题。围绕人居环境,将通过市县联动开展全量排查,形成道路、公厕、街巷、围挡 (围墙)、农贸市场五大领域环境提质清单,对存在问题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实行定期销号、常态监管。此外,清单还涵盖了文明实践惠民、护航未成年人等多个领域。
“清单上的每个项目,都是老百姓‘点’出来的。”市文明办介绍,在清单制定过程中,我市通过12345热线、社区走访等形式收集了2.3万条意见,确保项目直接回应民生诉求。如针对老旧小区居民反映的“健身器材锈迹斑斑”,清单明确年内更新200件公共体育设施;针对商圈停车难,在核心区域新增3000个停车泊位,同步推行“智慧停车”系统。
这种“问需于民”的理念,更体现在项目推进的全过程。在突出问题整治中,南太湖新区凤凰街道阳光城社区建立由社区党委、业委会、物业公司、业主代表四方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通过议事平台,协商解决小区环境整治相关问题,得到广泛好评。在外卖小哥“幸福驿站”建设中,南浔区广泛征求外卖平台骑手意见,让“歇脚点”更贴合实际需求。
“文明城市的最高标准,是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市文明办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细化责任清单,明确部门分工与完成时限,逐项推进“幸福清单”项目落地见效,并全程接受市民监督,确保以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提升文明城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