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库活水化金流
昨天,在安吉县杭垓镇大坑村,峰峦叠嶂间,一艘艘皮划艇载着游客的欢笑声,顺着清澈溪流而下。“最高峰日接待量已经破1万人次。”看着排起长队的游客,“龙出没”漂流项目总经理刘锡林兴奋地说。
该项目运营2年多,游客量已翻了两番,今年预计可达30万至40万人次。“二期工程正加紧建设,森林水世界计划本月底开园。”刘锡林说,针对漂流季节性强的特点,未来将开发更多“四季项目”,力争实现全年皆旺季。
投资1.33亿元的“龙出没”漂流项目,是大坑村通过水库用水权改革引进的重大旅游项目。“以前水库主要功能是蓄水防洪,谁能想到如今成了‘聚宝盆’!”站在漂流源头的大坑水库大坝上,村支部委员朱乐成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感慨道。
曾经,以防汛为主的大坑水库,因农业和工业的用水需求不大,12万立方米优质水资源一度长年闲置。随着周边森林文旅的兴起,大坑村将目光投向了溪水运动。
然而,水库水能否用于开发,成了“拦路虎”。拥有蜿蜒数公里溪流、素有“十里大坑”美誉的村庄,岂能守着水源“喊渴”?
转机发生在2023年。这一年,安吉成为省“用水权和激励性水价”改革试点县,大坑村率先行动,在县水利局指导下完成了全县首批水库用水权确权登记,拿到了用水权证。
“这本证就是水库的‘身份证’和‘金钥匙’。”朱乐成介绍,村里获得了每年10万立方米用水权,通过交易平台成功流转给浙江吉森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用水权交易的达成,引来了“龙出没”漂流项目。该项目依托水库优质水资源和周边生态,打造了全长2.8公里、落差近百米的峡谷漂流。如今,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沉睡”的水资源化作了经济发展的“活水”。“我们的员工90%是大坑村村民。”刘锡林说。
54岁的村民马万宝结束多年在外打工生涯,返乡成了漂流项目的抬艇工。“月入五六千元,不比外面差,关键是在家门口,方便!”他说。20岁的大学生刘叶放暑假便迫不及待回村做暑期工。“父母也在这儿上班,我们一家三口齐上阵。”她笑着说。
昔日沉寂的小山村,如今声名鹊起,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学毕业生孔卫伟毅然返乡创业,投资百万元开办民宿。“生意挺好,现在村里人气旺了!”因房间供不应求,他又着手装修扩容,并信心满满地说:“以后村里‘留’量会越来越大。”
“用水权交易及项目带来的土地流转,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百万元。”朱乐成细数变化:村集体增收资金用于环境整治、设施升级等民生工程;不仅村集体富了,村民们的腰包也更鼓了,新增就业岗位百余个,村民人均年增收万余元。最令他自豪的是,昔日沉寂的偏远小山村,现在不仅游客多了,而且近三分之二外出务工的村民已返乡,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
伫立坝上远眺,但见水声欢腾,人流如织。这一泓曾经默默无闻的碧水,正唱着嘹亮的致富欢歌,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