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湖新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县区信息  >  南太湖新区
秉持绿色、智能、创新发展理念,南太湖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成型——“核心引擎”满目新
发布时间:2025-08-04 09:14 信息来源:湖州日报 字体:【

弁山脚下、南太湖畔,一座座高能级产业平台蓄势待发,一家家高质量企业不断突破,一个个高精尖项目拔地而起……当前的南太湖新区,新兴产业加速涌现,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以业兴城的篇章在这里翻开崭新一页。

作为浙江省大湾区首批“四大新区”之一,自成立以来,南太湖新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扛起全市生产力布局“核心引擎”使命担当,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全面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走出一条以生态保护促产业发展的变迁路,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筑牢绿色根基

主导产业持续壮大

得益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日前在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展现出这样一个场景——听不到产线的轰鸣声,看不到忙碌的工人们,“聪明”的锂离子电池未来工厂能自己干活。

“生产管理挪到了‘云’上,可以通过屏幕上的虚拟工厂,实时了解情况、实现快速响应。”企业副总经理华菲介绍。

微宏动力是新区新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也是新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智造”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处缩影。近年来,新区积极构建以新能源、半导体及光电、生命健康、休闲旅游等为主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

作为新区首位主导产业,新能源产业集聚了蜂巢能源、天能锂电、微宏动力、孔辉科技等重点骨干企业项目,涵盖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电池设备、电池材料、电机电控等领域,入选全省“415X新星”产业群。

与此同时,半导体及光电产业发展势头日渐强劲,成为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随着至格科技、迈塔兰斯、国测量子等多家重点企业项目落户,已初步形成以射频器件、能源电子等产品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区三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141.5亿元,增长14.65%,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8.8%。

融入绿色因子

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生产车间128台机器,仅需10多名操作工,效率提升40%,能耗还降低不少……这是位于新区的爱康企业集团(浙江)有限公司通过创建绿色工厂,享受到的红利。

融入生产的绿色低碳理念,为新区企业发展植入绿“芯”。“我们通过制定绿色工厂星级管理标准,确定亩均产值、能源与资源投入、管理体系等8方面评价体系,同时建立‘一企一策’动态培育库,开展梯度培育。”南太湖新区经发局说。

截至目前,新区规上工业企业已全部成功创建绿色工厂,其中市级及以上绿色工厂占26.96%,居全市首位。

看得见的效果,坚定了企业转型升级的信心,传统制造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中焕发出活力。

新区龙头企业永兴材料就是其中之一。去年,企业实施了“超低排放绿色减碳升级改造项目”,投资1.39亿元对生产全流程进行环保技改。目前,企业减排率达70%,排放浓度远低于行业标准。

向绿的“蝶变”,融入在新区企业的点滴变化里,也推动产业发生质的跃迁,释放出更多新动能。

汇聚绿色能量

重点项目迅速推进

原子钟,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准确的时间获得和测量工具,上月在新区投产。“我们解决了芯片原子钟核心关键器件的技术难题。”国测量子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国测量子落户新区,启动年产50万只芯片原子钟及其核心器件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国内唯一实现芯片原子钟国产化批量生产的企业,加速了全国产化芯片原子钟的产业化进程。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新区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放在首要战略地位上,吸引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落户新区,助力相关产业提能升级。

位于新区半导体产业园的湖州迈塔兰斯科技有限公司日前正式投产,企业建成的全球首条平面超透镜生产线,月产能可达到数百万颗,产品可用于消费电子类、安防监控、汽车电子等领域。与传统透镜相比,超透镜通过纳米结构调控光线,具备更强的光束操控能力,可以实现对光束的聚焦、整形和定向传播,是行业内的颠覆性技术。

锚定赛道,明确方向,一颗颗来自“未来”的“种子”,正在新区的产业沃土上生根发芽,孕育出不可思议的“未来果实”,也为新区加速构建富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新”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