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归档专题 > 疫情防控专栏 > 图片新闻(已归档) |
索引号: | E95417299-1/2023-00562 | 成文日期: | 2023-01-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本月以来,湖州市急诊、发热门诊(诊室)诊疗人次、120接警量都逐渐下降,各个医院床位压力也有所减轻,已度过本轮疫情感染高峰,目前处于较低的流行水平。
呼吸综合门诊、发热门诊就诊量下降
1月17日下午三点多,记者再次来到湖州市中心医院呼吸综合门诊。
与记者1月2日首次探访时看到的场景不同,候诊区的长椅上只坐满了一半,之前为了方便候诊人群分散等待,临时增加的长条座椅也已经搬走了。
“呼吸综合门诊从1月2日接诊1170人,到1月16日已经下降到510人。”湖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邱晟告诉记者。
记者随即来到了该院急诊预检处,此前急诊门口还有不少临时增加的病床,现在也都撤走了。
“12月30日急诊接诊1102人,1月16日已经下降到473人。”该院急诊科主任许岚表示,元旦前后送来急诊的都是肺炎患者为主,急诊抢救室的抢救床临时加到了3倍,大厅还有20多个吸氧待床的患者,可以说是“一床难求”。但是大约一周前开始,这一情况有所好转。
与呼吸综合门诊、急诊就诊人数同时下降的,还有该院的发热门诊和阳康门诊。
“大概少了一半的量,我之前最多要看80多号。”该院阳康门诊主治中医师韩晋涛表示,目前来看诊的患者大多还是以慢性咳嗽、胸闷气急、盗汗乏力等症状为主,但是相对症状都比较轻。
该院发热门诊护士长薄丽妹表示,此前最忙的一天,发热门诊就诊人数达到1600人,同时开放10个诊室。但是最近,成人和儿童发热门诊数量都显著下降,诊室数量也稳定在3-4个,根据实际动态调整。
同样的,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此前急诊就诊量最多时一天1307人,现在最少的一天298人,抢救大厅收入院最多时35人,最少时7人;发热门诊12月22日高峰期有940人,到1月15日仅有17人。
重症病人陆续转出及出院
在此次应战疫情高峰时,防重症是重中之重。随着第一波感染高峰平稳度过,湖州重症救治也进入平稳期。
湖州市中心医院作为湖州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在此次疫情中,组建了全市重症专家巡诊组,指导各区县重症病人规范诊治。
同时,全力扩容重症床位资源,重症床位由原来的85张扩增到目前的178张,新增转化重症床位245张。加强重症救治梯队培训和实战实训,200人的重症梯队全部通过考核后上岗,全力确保重症救治。
“12月7日以来,我们医院最高时段每天在院重症患者400余人次,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收治数量占到了全市的三分之一以上。”邱晟表示,初步统计,自12月7日以来,湖州市中心医院重症患者救治好转率达到了93%,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达到了83%。重症单元转出及出院人数将近1100人次。
基层医疗机构回归日常诊疗
除了市级各大医院,在基层社区卫生院,发热门诊、急诊就诊量也出现了下降趋势。
1月16日下午,记者在仁皇山滨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意到,和发热诊室里“门可罗雀”相对比,中心住院部、中医治未病中心有不少患者,可见已回归日常诊疗。
“相比之前最高峰每天300人次到现在平均每天接诊发热病人30人次,发热病人持续减少,但咳嗽、乏力等阳康后症状群体还有不少。”中心负责人张晨介绍,近期,该中心根据疫情形势,实行了一系列优化措施,比如普通门诊与急诊合二为一,缩减发热诊室开放时长,率先开设“呼吸综合门诊”“新冠康复门诊”,增设“氧疗区”,推出中医防疫膏方“防疫固本方”等。
“同时,这段时间我们住院部对新冠感染患者应收尽收,借助城市医联体远程会诊、市级专家下沉指导,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将中医药技术贯穿新冠病毒感染预防、治疗、康复的全过程,也得到了不少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的好评。”张晨表示,目前,他们的主要医疗服务重心回归到了日常诊疗、服务保障上。有序为社区居民提供全科门诊、中医诊疗、治未病养生、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内镜诊治中心筛查治疗等服务,并为居民提供必要的检查和常规复查。
120接警量出现下降趋势
记者从湖州市急救中心获悉,近期120接警量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整个湖州地区(含各县、市、区)120呼救高峰出现在上月下旬至1月上旬,近期已明显回落。”湖州市急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天来,全市120呼救受理量分别为623次、542次、550次,调派救护车分别为272次、264次、258次。
120受理与出车量虽然高于去年同期,但与高峰时段相比,已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且日趋平稳,“以市急救中心为例,1月16日24小时出车量已经下降至高峰时期的41.2%。”
“目前,我市已经平稳度过感染高峰、重症救治有条不紊,疫情进入‘平稳过渡期’。”湖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本轮疫情已度过感染高峰,但是春节临近,这又是一个重要节点,希望市民们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牢记“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平平安安过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