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征程春华秋实,砥砺奋进谱写新篇。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高质量赶超发展实现重大进展的五年,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市持续焕发生机活力、人大工作不断发展进步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历届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市八届人大常委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牢记总书记对湖州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政治机关建设为引领,正确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忠实履行工作机关、代表机关职责,始终与新时代同频同步、与市委同向同行、与人民同心同力。
五年来,共召开常委会会议41次,制定和修订地方性法规14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13项,开展重点执法检查12次,作出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110个,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22人次……一组组数字记录下常委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法履职、勇毅前行的坚实足印,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厚重的履职答卷。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把牢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常委会行使每一项职权、开展每一项工作,都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有效执行。
自觉举旗定向、立心铸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论述和重要著作,学深悟透、真信笃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
贯彻市委决策行动有力。发挥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立法、监督、决定、任免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都请示市委同意后实施。把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贯穿于重大决策全过程,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形成1份综合报告、1份代表建议汇编和8份专题研究报告,作出制止餐饮浪费、促进共同富裕等决定,把市委主张依法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规范任免程序,做到讲确保。牵头抓好市委交办的重点工作,做到市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
增强政治机关建设是“硬任务”而不是“软要求”的思想自觉,专门出台实施意见,制定年度推进清单,建立专班运作机制。扎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全省人大系统率先出台实施意见,建立健全12项具体制度,依法指导做好换届选举工作,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到人大工作中。
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力助推高质量赶超发展
人大工作如何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常委会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强化依法作为,用履职成效作出了有力诠释。
聚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审议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数字经济发展、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等报告,专题听取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和南太湖新区建设、嘉湖一体化等工作汇报,促进经济发展行稳致远。贯彻中央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新要求,构建“三个预算”监督体系,建立了加强审计查明问题整改监督、国资报告等制度,出台全国首个《全周期预算绩效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市级地方标准,促进规范理财、科学用财、严格管财。
着力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强化发展法治保障。坚持把“党言党语”转化为“法言法语”,把“群言群语”提炼为“法言法语”,加强地方立法,制定了烟花爆竹双禁、电梯使用管理、文明行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促进、大气污染防治、法治乡村建设、物业管理、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绿色金融发展、养犬管理、太湖溇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等方面的法规。同时,围绕法治政府建设、清廉湖州建设、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检察院法律监督、“最多跑一地”改革、道路交通安全、防洪等工作,统筹开展专项审议、执法检查、作出决定等工作,有力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推动宪法宣誓制度全覆盖,保证宪法法律实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常委会毫不犹豫站到一线,伸出肩膀扛起应尽的责任,迅速作出依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着力推动动物防疫、野生动物保护、传染病防治、就业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积极助力“六稳”“六保”,有效发挥法治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在这场大战大考中,各级人大代表挺身而出,同心战“疫”,在各行各业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和助企帮扶,彰显了责任担当。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好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组合拳,我市在全省考核实现“四连优三连冠”,2021年夺得全国中等城市评估第一。开展固废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执法检查,作出保护森林资源、加强公益诉讼助推生态文明等决定,组织“8·15”生态文明日集中宣传,助力打响“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推动湖州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加快向示范地迈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聚力共同富裕。开展低收入寻访活动,推动完善困难家庭“主动发现”机制,确保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秉承把民生“小事”当作民心“大事”来办的理念,做深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抓住消除集体经济欠发达村、教育卫生、扫黑除恶、消防安全、残疾人保障、文明城市建设等群众关切的问题,加强监督推动,促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根本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始终坚持代表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代表、基础在代表。常委会坚持力量向代表集中、服务向代表集聚,把代表与群众物理距离近的天然优势转化为与群众心心相印的工作优势。
代表活动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打响“代表寻访”活动品牌,开发“代表寻访一件事”应用场景,围绕寻找低收入家庭、新时代美丽乡村补短板、贯彻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决定、大气污染源头治理等,组织五级代表开展寻访,共有7028人次代表参与,收集问题建议1398个。10个“代表妈妈”团队结对湖州内地西藏班学生,有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拓展代表履职平台,建成134个“五星级”代表联络站,深化拓展联络站功能,着力打造“两渠道一平台”, 42885人次代表进站活动,收集意见建议21775条,该工作荣获首届“浙江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奖”。深化代表问政会,坚持选准问题、问出辣味、督在实处,共举办16次,146人次代表提出的148个问题得到落实。
按照“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和“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的要求,抓实代表建议督办,946件建议全部按期办结,一批事关发展和群众关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始终坚持固本强基,不断提升服务现代化建设和塑造变革的能力水平
打铁必须自身硬。常委会深知,只有树牢政治标准、法律标准和社会标准,始终保持沸腾状态和蓬勃朝气,才能打造党和人民满意的“四个机关”。
在人大工作内容法定、职责法定、程序法定的框架内,坚持常规工作求深化、难点工作求突破。出台审议意见处理办法,规范流程、构建闭环,让审议意见不再“一审了之”。充分认识到根本政治制度必须依靠一系列具体制度来落实,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了68项制度。举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活动,围绕人大工作“十二问”开展“学习思考大家谈”,强化生成性学习,激发创造性张力。
扎实推进人大数字化改革,在理念认识上持续深化“三个转变”,在场景建设上努力实现“三个跃迁”,积极探索重塑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四梁八柱”,“督政通”“代表寻访一件事”“司法监督在线”“代表工作数字云平台”等14个应用场景已全部建成并上线运行。
大力弘扬“忠诚担当、守正创新、勤廉务实、认真负责、朝气蓬勃”的机关文化,强化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时刻保持火线状态、火线作风、火线本领,着力锤炼过硬队伍,有力保障了本届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新故相推,日升不滞。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人大工作一定会继往开来、守正创新、不断发展,为奋力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