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扶摇三千里,踏歌奋进逐浪高。
践行“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市产业集团以打造“六个新企业”为目标,以“双百十攻坚”行动为抓手,聚焦科创投资、金融服务、绿色生态三大核心板块,全力以赴强主业、拓市场、破难题。2023年,集团总资产达到409.34亿元,完成营收69.0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73亿元,上缴税收1.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锚定“长三角一流‘国企投行’”,市产业集团一路奔跑,高歌猛进:
基金投资持续发力。迭代六类产业基金模式,成立“湖州产业基金战略朋友圈”,共设立管理各类基金38只。
招商引才近悦远来。强化“基金+基地”“股东+房东”的专业招商模式,招引15个新兴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93.4亿元。
平台建设全面提速。打造“一谷多园”的“产投系”高能级科创平台,布局1000亩高能级产业平台,为区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以上。
产融服务细水长流。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生态链,累计完成金融服务总额236亿元,服务企业3000余家。
……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市产业集团牢牢锁定“打造长三角新势力产业生态组织者”的愿景目标,书写助力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时代画卷。
■ 以投促引布局新赛道
热力值:
1、设立管理各类基金38只、总规模68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项目151个、投资总额96.8亿元。其中,去年完成投资项目47个、投资总额28.34亿元,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占比100%。
2、成功招引15个新兴产业项目(其中半导体及光电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93.4亿元,重点在谈项目30余个。
半导体及光电产业发展进入新赛道,湖州正努力“弯道超车”。
2023年底,新赛道的又一“领跑者”——苏州太阳井新能源有限公司,将新项目落户长三角泛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
太阳井新能源是一家专注于光伏设备与材料研发及生产的创新驱动型高科技企业,获评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新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设年产6000吨高分子阻剂材料产品和6000吨化工助剂产品生产基地。
近悦远来,已成为“芯”产业发展现状,更是招商引资工作开拓的新局面。这背后,是市产业集团迭代基金投资理念、构建基金矩阵焕发的最强引力——
聚焦半导体及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重点布局“产业链基金”,新设省“4+1”专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金、高瓴先进制造投资等基金6只。同时,强化头部对接,成立“湖州产业基金战略朋友圈”,举办湖州西塞科学谷产业资本论坛、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合作交流对话会。
这背后,是市产业集团完善“基金+基地”“股东+房东”专业招商模式迸发的强劲动力——
创新招引模式,变“空间提供商”为“项目操盘手”,为招引企业提供土地代购、厂房代建、资产代持等服务,实现项目“拎包入住”。同时,持续做大平台支撑、做强资本运作、做优创业服务,广招“产业合伙人”,全方位加速人才、项目、技术、资本集聚湖州。
聚能创芯、微芯新材、汉图科技……当投资链“恋上”产业链,一个个项目引进,一个个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一条条产业链加速形成。
■ 一谷多园打造新势力
热力值:
1、西塞科学谷累计签约科研机构11家,聚引科创人才200余人。
2、实施“千亩百亿”产业赋能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6亿元。
寒冬腊月,产业园区建设紧锣密鼓、热火朝天。
走进南太湖新区半导体产业园施工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混凝土搅拌机等大型机械忙着施工作业,工人有序进行墙体砌筑粉刷,工程“进度条”拉满。
该产业园位于康山万亩大平台,由市产业集团携手上海张江高科、南太湖新区共同打造,建成后将形成整机与芯片联动、硬件与软件结合、产品与服务融合发展的自主创新产业生态。截至目前,汉天下项目综合楼、研发楼砌体及二次结构已验收,封测项目生产厂房主体结构已封顶,均预计于今年5月底竣工交付。
一年时间,从无到有,南太湖新区半导体产业园跑出了建设“加速度”,这也是市产业集团推动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
要招引“金凤凰”,栽好“梧桐树”是关键。市产业集团着力打造“一谷多园”的科创平台体系,西塞科学谷新引进汉天下、康鹏半导体等5家实验室,全市首个国字号科研平台——浙大工控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运营,累计签约11家,聚引科创人才200余人。与上海张江高科共同打造“湖州集成电路长三角合作区”,湖州张江会客厅落户科学谷。
在“千亩百亿”产业赋能计划的蓝图上,一个个产业平台初具雏形:
长兴煤山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一期)项目竣工投产;科学谷汇智芯二期商业配套、浙大工控全重实验基地和湖州青创园项目开工建设;西塞东坡、试研台项目进行总体方案设计,汇智芯二期科学家公寓及住宅、长三角泛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推进项目前期……
串珠成链,各具产业特色的平台兴起,让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 产融互促赋能新发展
热力值:
1、累计完成金融服务总额236亿元,服务企业3000余家。其中,投放项目中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50%。
2、全年大宗贸易业务服务额超43亿元。
新发展格局下,下好先手棋,才能赢得制胜局。
成功发行交易所市场全国首单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在上交所非公开发行5亿元乡村振兴公司债;发行两期ABS,刷新湖州地区ABS票面利率记录……一项项捷报,是市产业集团以金融活水润泽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产融协同是产业和金融业深度互动、深度结合的创新发展。2023年,该集团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生态链,打造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工程款保理、特殊类资产处置等金融服务平台。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产融协同、产融互促,市产业集团的创新不止步:
南太湖保理携手浦发银行拓展商业保理融资新渠道,推出“银商保”业务,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有力支持;
飞英融租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破解科创型企业缺少厂房、土地等传统抵押物无法取得授信的难题,覆盖传统信用贷款业务无法触及的客户群体;
对外贸易公司在全市率先开展大宗商品套期保值业务,开设保理业务线上平台;
……
用“金融圈”链接“产业圈”,市产业集团坚持靶向发力、聚力整合资源、不断开拓创新,走出产融合作新路径。
■ 生态运营助力新转型
热力值:
1、绿电交易累计服务售电用户近300家、签约电量超10亿度。
2、建立渔业产业服务链,服务合作农户超3200户,村合作社超100家,鱼塘超2万亩,开拓销售终端 670余家。
逐绿而行,“碳”索未来。
被誉为“超级充电宝”的用户侧储能项目——天能新能源(湖州)有限公司10MW/20MWh储能电站项目顺利推进,打造“储能+”风光热多能互补的综合智慧能源示范样板,构建“新能源+”智慧高新园区。
“双碳”转型目标下,新型储能产业迎来新赛道。市产业集团顺势而为,聚焦能源服务,创新开展双碳认证试点,创设长三角双碳认证技术创新中心,成功投建天能锂电、嘉亨实业等光伏储能项目,打通新疆、宁夏等地绿电资源导入通道。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如何变资源为资本?该集团聚焦资源收储,推动《湖州市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价值评估技术规范》出台,建设两山数智平台和绿色集采平台,创新开展市级VEP核算,助推全市生态资源转化。
随着“两山”转化渠道的拓宽,绿色共富从蓝图变为现实:
聚焦生态富民,做深渔业产业链,已逐步在鱼种培育、科技养殖、品牌销售、特色加工等方面形成产业布局,重点打造渔业销售网络,建立渔业产业服务链。
打造湖州绿色集采平台和阿里·云交易专区,依托两山联盟载体,健全生态资源转化共同体协同机制,加快市域范围内生态资源整合。
……
绿色生态的金名片,正在成为共同富裕的金字招牌。
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2024年,市产业集团将深入开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聚力打造“六个新企业”,持续深化“双百十攻坚”专项行动,重点聚焦“三大主业、三大功能、三大改革、三大保障”,以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助力我市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全面彰显“国企投行看湖州、产业赋能见产投”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