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项规划
《湖州中心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2013-2020)批后公告
更新日期:2015-07-08  浏览次数:

 

《湖州中心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2013-2020)》已获市政府批准,现依法予以公布。

 

 

规划主要内容及附图如下:

一、 规划范围和期限

1、规划范围:由中心城区和南浔城区组成的的湖州中心城市规划范围。

2、规划年限:近期为2013-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二、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的方针,统筹考虑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及人防等防灾需要,切实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功能高效运转,打造一个地上地下功能协调、安全高效的地下空间网络系统。

三、规划目标

1、近期目标:城市地下空间功能趋于多元化;老城商贸核心区基本实现大型地下空间的互通互联;新区开发与老城改造,更加注重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地下建筑规模占建设项目建筑规模总比重逐步提升。

2、远期目标:老城核心区、各分区中心区的地下空间的实现互联互通;建成多个城市综合体;城市公共绿地和广场等开敞空间地下空间利用比例明显提高;交通繁忙地段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停车和立体化人行过街设施;建立覆盖全部建成区的现代防空防灾体系。

四、发展战略

规划对湖州中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采用“整合+引导+转换+分期”发展模式,具体如下:

现状整合:加大以中心区为重点的现有地下空间设施整合力度,引导已建地下设施互通互联。

功能引导:强化功能引导,促进地上、地下建筑功能互补。

平战转换:实施平战结合战略,积极探索人防地下空间平时使用和管理模式,提高防灾空间的综合利用率。

实施分期:统一规划,既要确保远期总体形态和功能的可控,又要充分考虑近期的可实施性,分批、分步有序实施。

五、 开发利用模式

以核心区大型地下空间的互联互通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以面布网,创建“织补型”开发利用模式,形成点线面相结合、地上地下功能相匹配的综合型地下空间利用体系。

六、 开发利用四大管治分区

1、重点利用区:主要为市级中心区及各分区中心区,以及学校操场、广场、大型公建等地下空间。

2、一般利用区:主要为居住用地、绿地广场,以及非中心区范围内的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等区域。

3、特殊管制区:包括历史街区、地质安全隐患区、地下文物埋藏区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等,以及  -30米以下的地下空间保护区。

4、非控制区:主要为城市工业、仓储物流用地区域。

七、竖向规划控制

规划以中心城市浅层(0~-10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为主,重点地区开发深度控制到中层(-10~-30米),严格保护好深层(-30米以下)地下空间。

八、规划布局

1、规划结构:规划以 “适应性、搭配性、协调性、系统性、集聚性和梯度性”为基本原则,形成“一环、三带、四片、多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格局。

2、功能布局:规划中心城市地下空间划分为综合功能区、混合功能区和简单功能区三种类型。具体规划引导如下:

综合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市级商业、商务设施较为集中的区域,重点提升商贸娱乐、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等复合功能,积极推进大型地下空间互通互联。

混合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各分区中心地段,规划引导其功能的混合性,并鼓励相邻地下空间实现互通互联。

简单功能区:除上述区域以外的其他城市建设区域,功能相对单一,鼓励混合型开发,并对地下空间不做连通性要求。

九、分类布局指引

1、地下交通设施布局规划

重点推进中心城市地下停车库、人行过街地道和地下车行联络通道等交通设施建设,并预留好轨道交通走廊空间。规划中心城市共提供地下公共停车建筑面积48.6万平方米,在交通繁忙地段设置26个主要人行过街通道,并增设4条以上地下车行通道,改善交通出行环境。

2、地下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重点培育老城中心商贸区、湖州高铁站枢纽区、湖东西区核心区、、西南商贸中心区、仁皇山市民广场、东部新区核心区、奥体公园、南浔新区中心区、市北米兰广场区块、度假区滨湖广场等9个重点地段为地下公共设施密集区,规划形成8个以上地上地下功能衔接的城市综合体和2条地下商业街,积极推进文化场馆、教育科研、医疗设施等入地发展。

3、地下市政设施布局规划

综合管廊:推进综合管廊规划,近期规划一条沿城市快速内环的综合管廊,远期形成“高铁枢纽区—老城中心区—东部新区—南浔”的东西向骨干管廊,及“度假区—湖州老城区—南郊”的南北向骨干管廊。

地下仓储设施:结合防空防灾系统进行布置,规划形成2大综合性仓储中心、8个地下储藏设施密集区和若干个民房物资库。

地下物流系统:依托西塞山铁路枢纽和公铁水物流码头两大市级物流枢纽,及南浔临港区块、鑫达物流园等区级物流枢纽,规划形成若干条延伸至各级商业中心、工业区的地下物流传输通道。

4、地下防空防灾设施布局规划

到2020年,规划区人防工程总建筑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人员掩蔽面积不小于104万平方米,一等人员掩蔽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人,二等人员掩蔽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人。规划重点对人防指挥、医疗救护工程,对专业队和人防配套工程提出建设标准指引,并在空间上予以落实。

5、绿地与广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控制开发利用区:包括飞英公园、莲花庄公园、毗山公园、邱城遗址公园、盘家漾公园、利济公园、小莲庄等历史文化浓郁或风貌景观有特殊要求的公园。

适度开发利用区:包括余家漾公园、仁皇山公园、西凤漾公园、苕溪公园、市、区级城市公园绿地和广场等地下空间,以及居住区内各类公园绿地和广场。

重点开发利用区:包括爱山广场、城图广场、湖州南站综合枢纽站前广场、金象湖公园,其他主要交通站场及换乘站点的交通集散广场地下空间,以及中心城市各分区核心地段的较大规模绿地广场等,可进行二层以上地下空间开发,鼓励多层开发。

无利用区:主要为防护绿地及小面积的公共绿地、带状滨水绿地等。

十、分区布局指引

规划将中心城市共划分为老城分区、仁皇山分区、市北分区、太湖分区、湖东分区、凤凰分区、西塞分区、西南分区、八里店分区、织里城区和南浔城区,分别就分区规划目标任务、开发功能、地下设施布局、重点规划内容和规划引导内容进行了细化与明确(具体内容略)。

 

 

 

 

                               



  [打印文章]

湖州市规划局 ©版权所有 2015-2019 浙ICP备15025807号
联系电话:0572-2353621 传真:0572-2353600  网站地图
办公地址:湖州市吴兴区红旗路618号